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東方早報刊載上海社科院亞太所副研究員胡志勇的文章指出,7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問了印度,此行主要有兩個任務:第一、參加第二屆美印戰略對話;第二、向印度推銷美國最新型的第五代戰鬥機F-35。
希拉里在訪問印度著名港口城市金奈時,就印度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誇張性”地發表了講話,公開表示美國希望印度在亞洲發揮更多的政治影響力,更加強硬,“現在是領導(亞洲)的時候了”,“印度的領袖地位有可能積極塑造亞太地區的未來”,鼓勵印度持續參與東亞事務並有所行動,美國希望印度應該在各大地區論壇,如東南亞國家聯盟和11月召開的東亞峰會等重要場合,充當美國的盟友。敦促印度在整個亞洲地區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希拉里的講話反映了美國期待印度能成為“制衡”日益強大的中國的一支力量,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
印度是否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呢?
筆者認為,印度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國的戰略考量行事。主要有以下幾點緣由:
第一、由於美國對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戰略定位、戰略價值及核心利益等方面的不同態度,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對美國的南亞政策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別是印度歷來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戰略,與美國利用印度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戰略意圖與印度的國家利益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印度對美國在南亞的戰略意圖始終持懷疑和保留的態度。而且,美、印雙方在全球戰略格局、地區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戰略以及與其他大國關係上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印度的大國戰略目標與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不相符合。美、印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制約。同時,印度政府對美政策還要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存在與發展,勢必將影響和制約美國的南亞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