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7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創下37個月以來的新高。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據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6.5%。其中,城市上漲6.2%,農村上漲7.1%;食品價格上漲14.8%,非食品價格上漲2.9%;消費品價格上漲7.6%,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7%。
預期中的拐點“失約”
在官方數據公布之前,市場對關係著下半年乃至全年經濟走勢的7月份CPI高度關注。受7月25日至31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回落的利好消息鼓舞,大家以為7月CPI能出現拐點,然而拐點未現卻持續升高,原因何在?
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平新喬接受採訪時說,中國這一輪通脹壓力源頭主要是2008—2009年“保增長”的通貨擴張政策。10多萬億元的地方融資平台和幾乎無限的貨幣供應從2008年下半年起,到2009年7月才終止。那一年中釋放出這麼多的流動性,總會或遲或早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或者產品市場上流出來的。既然股市不漲,房地產受控,又由於養豬的“蛛網定理”,因此,今年的CPI以食品價格為核心,食品價格又以豬肉價格為領漲主角。
食品、豬肉價格成為此輪CPI上漲的主要推手。在6.5%的漲幅中,食品類價格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3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雖有回落,但依然漲幅最大,為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肉價剛一企穩,但食用油、雞蛋等食品價格又接棒出現明顯漲幅。網友戲稱:“豬堅強”沒走,“油他去”又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研究員分析說,過去農村是家家戶戶養豬,現在很多農民外出打工,養豬的人少了,農村經濟結構、就業結構發生的變化導致豬肉價格上漲。同時,飼料上漲、農村雇工成本增高,生豬養殖公共服務、技術服務跟不上,也造成豬肉價格上漲。
此外,還有翹尾因素導致了CPI高位運行。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3.3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3.2個百分點。
勞動力成本上漲也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經濟師周景彤認為,我國物價正在由結構性上漲向全面上漲轉化,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成本長期上漲壓力,這種壓力也導致了7月份的拐點沒有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