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一號”完成西太平洋科考返回。 |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新華網消息:承載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的"科學一號"科考船4日清晨返回青島大港碼頭。我國科學家在此次科研活動中收回並布防了6100米深的潛標,為研究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和潛流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一號”的甲板上,記者看到了收回的深海潛標主浮體。據介紹,這次投放的潛標最深位置達到6100米,是目前中國科學家在西太平洋投放的深度最大的潛標。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院士胡敦欣:“這個浮標是我們6100米浮標的主浮體。這個主浮體我們預定的深度,就放在400米。在上方我們有一個聲學測流的儀器,向上拉,可以達到四五百米,下方也有一個設備,向下拉,這樣我們可以測到大概從表層到上千米的海流的聯繫。 ”
這次海洋科學考察歷時31天,航程超過7000海裡,搭載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4家科研單位42名科考隊員,完成了11項國家基金、973、863項目的考察任務。
此共享航次科考中,科考隊員在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哈目黑拉島以東至135°E以西的北太平洋低緯度西邊界流海區開展了系統的水文、化學、地質和海洋儀器等多學科的綜合觀測和實驗,完成了8個斷面共56個站位的海洋綜合調查任務,完成了所有預期研究目標。
據介紹,本次科考還成功實施了中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滑翔機的海試實驗,取得了寶貴科學數據。這項實驗的成功標誌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在水下滑翔機方面的技術封鎖即將被徹底打破。
“科學一號”建造於1980年,是一艘設備先進的考察船,多次承擔國家重大航次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