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東方早報刊載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的文章指出,中、美、俄這三大國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僅是人們所期盼的亞太地區未來格局的一道新景觀,而且勢必影響世界秩序的長治久安,有理由為推動這樣的新局面的形成施展身手,而不是去重複當年冷戰中、美、蘇之間‘零和式的’戲劇性博弈。
未來的國際關係編年史上大概會寫上這麼一段記載:2011年是中國、美國與俄羅斯這三大國互動關係得以發展的一個特殊年份。
首先,該年早春,胡錦濤與奧巴馬兩國元首會談為兩國在亞太地區發展建設性夥伴關係做出了重要鋪墊。當年6月,中國、俄羅斯一起慶祝上海合作組織誕生十周年,並且互相將對方置於各自外交之首。同一年10月,俄羅斯與美國將同時首次在巴厘島參加東亞峰會,從此,也將開啟美俄參與東亞地區多邊合作的大門。這三方不光在東亞地區積極推進雙邊關係,而且也開始了一個三邊互動的新局面。
事實上,俄羅斯醞釀中的面向亞洲的外交轉型具有一個既定外部結構,那就是發生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相互之間的三邊互動。
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之所以成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外部力量結構,首先是因為這三國都是版圖、實力和影響超群的大國。大國與小國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舉手投足都更會引起世界性的反響與互動。冷戰期間,中美蘇之間的“大三角”博弈雖然已成明日黃花,但這段具有全球影響的經典歷史,終歸給後人留下無窮的思索。冷戰後的中美俄三邊關係不應再重複你死我活的對抗性競爭,但和平時期,諸如中、美、俄這樣的世界性大國之間和平的合作與競爭,還會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