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14日,大連,在薄霧的掩襯下,中國首艘航母在7艘拖船的協助下緩緩地靠向碼頭。 |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少將羅援在人民網發表文章說,我國首艘航母在千呼萬喚中終於亮相了,而且完成了它的處女航,這是可喜可賀的事。畢竟,中國幾代人的航母夢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起碼實現了“零”的突破。“零”的突破,既是量的飛躍,又是質的嬗變。從此,中國跨入了航母俱樂部。我們有理由為我們的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的聰明才智和辛勞結晶而驕傲。
文章說,但是,我們在宣傳報道這一重大事件時,切記要客觀冷靜,不可過分炫耀,也不可有意唱衰,更不可嘩眾取寵,找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字眼尋求轟動效應。
例如,有些人說,航母的亮相,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世界軍事強國之列。沒錯,強國夢,是我們中國幾代人的夢,這個夢早晚要實現,但她是未來時,或是正在進行時,而不是現在完成時。航母已經誕生了一百年,我們如今才擁有,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究其原因,儘管有種種客觀原因,但我們海洋意識的淡漠,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這艘艦又是一個“舶來”的“半成品”,雖然給我們提供了發揮“後發優勢”的平台,但也預示著離我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品”還有一段距離。這首艦又是訓練、科研艦,它的先天定位就決定了,它只是為我們今後擁有真正戰鬥力的航母作為一個鋪墊。因此,“從無到有”,值得歡呼,但“從有到強”,更值得期盼。
但是,又有些人說,“航母中看不中用,是形象工程”。怎麼就“中看不中用”了?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問我,“如果在敏感地區有一艘美國的航母,同時又有一艘中國的航母,誰的威懾力大?”我反問了一句,“如果在敏感地區有一艘美國的航母,而沒有一艘中國的航母,誰的威懾力更大一些?”因此,有和沒有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航母能夠彌補我海上威懾和海上作戰能力的不足,同時,能夠牽引我海軍力量建設和包括造船工業在內的高科技產業鏈的發展。我認為,這樣能提升和體現我綜合國力的所謂的形象工程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