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許多西方學者在評論印度時說,“民主制度和人口是印度最大的財富”。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2009年印度大選時,有近千個政黨參加。印度幾個主要政黨爭相獲取各地為數眾多的小黨的支持。各種爭鬥和制衡確實造成了效率耗損。塔塔咨詢公司新型商業服務的負責人蘇布拉曼尼安說:“許多時候人們是缺乏理智的。在民主社會中有不同的政治力量,這很正常,但最後選了這個政府,它就應該獲得推行一些事情的權力。”但有人認為這正是印度需要的。印度外交部工作人員查克拉福爾西說:“我們追求的就是慢而穩,任何激烈的東西都不適合印度。”
印度人更能容忍社會不平等
扶貧對中印兩國都是常年困擾的社會問題,對印度來說可能這個問題更嚴重。美國中央情報局2007年收集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數的2.8%,印度的貧困人口比例為25%。不過,聯合國人口發展項目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基尼指數高過印度,這意味著兩國的貧富差距都很大,但中國更為嚴重。不同的是,印度社會對不平等的容忍度似乎更高,這可能是因為印度從未經歷過平均主義革命的緣故。
在印度採訪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在印度報紙的征婚廣告中,出現最頻繁的詞是“門第高貴”,一些秉持傳統觀念的父母拒絕讓自己的孩子與低種姓的人結婚,就算後者已經獲得相當的經濟實力。印度富人炫起富來極盡奢華,超過中國,在中國,由於仇富情緒高漲,富人正在逐漸學著低調。相反,按照在印度游歷5年後寫下《不顧諸神:現代印度的崛起與發現》一書的英國《金融時報》南亞辦公室主任愛德華.盧斯的觀察,印度社會低種姓階層正在仿效高種姓階層的觀念和習俗。
和中國人一樣,印度人十分注重教育,他們相信教育是過好日子的鑰匙。廚師沙爾馬在餐廳關門後會接著去開電動三輪車載客,他要賺錢送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念書。沙爾馬說:“公立學校的老師根本不教課,所以我必須把他們送到私立學校去。我希望我的男孩能成為一個工程師。如果我家姑娘想要嫁得好,就得送她上教會學校,學會說流利的英語。”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能這樣幸運。印度成人文盲仍有3億,而小學輟學率前兩年高達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