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央行行長周小川17日在香港舉行的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透露,專家建議政策應考慮推動人民幣“外循環”;國家支持香港金融業具體措施已定,其中包括“人民幣企業債額度增至500億元”等多項細化方案。
周小川特別提出:推出港股ETF時機已成熟。
“內地引入港股組合ETF的最大技術障礙就是清算交收中的擔保問題,目前這個問題已經解決,推出時機已經成熟。”周小川說。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當天上午,財政部在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正式啟動。周小川對此表示,為增強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中央政府將繼續在香港發行國債。
他還透露,為更好地滿足內地到香港進行人民幣融資的需求,內地赴香港發債主體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到境內企業,境內機構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也將進一步提高。
“初步決定今年境內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提高到500億元人民幣,其中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大致各占一半”。周小川說。
據記者了解,自去年開始,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就出現了迅猛增長的勢頭,發行規模屢創新高,超過300億元;發行主體快速豐富,擴大到內地紅籌公司、港資企業、跨國公司(麥當勞等)和國際金融機構。
在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方面,周小川認為,內地金融市場需要增加廣度和深度,包括繼續推動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境外參加行等三類機構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工作。而在這三類機構試點的過程中,他認為“香港享有最多的機會”。
在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方面,周小川提出,包括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鼓勵香港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
此外,為更好地服務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國家還支持香港企業使用人民幣赴內地進行直接投資,穩步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並盡快修訂“外資投資項目管理辦法”。
不容忽視的是,儘管獲得多項政策支持,但目前看來,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仍面臨發展阻力。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告訴記者,目前香港市場上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人民幣資金的供應方是非居民,人民幣的使用方卻是居民。而一般意義上的離岸金融市場,應該是資金的供應和使用方均是非居民。
他進一步解釋稱,由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會導致用人民幣融資的成本升高,因此境外的非居民不願意採用人民幣的融資方式,“這就造成只有機構願意持有,卻沒有機構願意使用,人民幣在境外無法循環,這樣的‘國際化’就缺了一條腿。”
因此,趙慶明建議,政策應該更多地考慮推動人民幣實現“外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