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中國經濟網刊載作者劉蕾的文章指出,第六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於18-19日在廣西南寧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長韓鋒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合作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使歐洲、美國、日本受到嚴重打擊,恢復緩慢,甚至出現了反覆衰退,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了東盟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韓峰指出,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關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變化趨勢:
第一,中國將會保持穩定的貿易逆差。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發展從1993年以後加快,同時中國開始出現逆差。這一逆差主要是由資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差異造成的。中國需要東盟的資源與相關的製造業產品,東盟需要中國的機電產品。隨著貿易的發展,這種結構性差異將有利於東盟國家。此外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人民幣升值、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等會導致中國出口增長速度進一步減慢,而進口速度將有所加快,中國農產品市場的逐漸開放對東盟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就是一個良好的機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使中國、東盟之間的產品貿易活躍,並且有利於培育和擴大地區的最終市場規模。
第二,雙方投資可能逐漸出現逆轉。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占世界直接投資流入量和對外投資流量的比例分別是11%和17%。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外資對中國的投資增速。2010年中國外資直接投資首次超過日本,創造了680億元的最高紀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是3000億美元,距離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異,但是潛力明顯。中國“十二五”規劃將對經濟結構進行新的大規模調整,需要大量向外轉移企業,加之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中小企業走向世界,按照外資外溢的一般規律,東南亞將會成為關注地區。中國對東盟的投資無疑將會有所增長。這一趨勢將對雙方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而投資貿易的比重將會迅速提高,技術貿易比重也會提高。中國資本輸出能力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將為地區和東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