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越南被大量投資簇擁,一度還成為另一個“世界工廠”中國的有力對手。2005年,時任越南總理潘文凱訪問美國,作為越戰後首位訪問美國的越南領導人,潘文凱叩開紐約證券交易所大門的場景寓意深遠,它象徵著與昔日意識形態敵人的和解和深化改革的決心。兩年後,越南加入WTO。
更加開放和自由的越南完全呈現在世界面前。事實上,除了優秀的經濟成就外,越南在政治體制改革上的勇氣和跨度更值得外界關注和驚訝,越南也因此被西方評論稱為“大膽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大辯論
沒有人懷疑,越南依然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她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往往進行得更為深入和激烈。
2006年春天,越南胡志明市爆發了一場以媒體為陣地、關乎社會主義改革方向的大辯論,根源是久治不愈的政府腐敗現象。
辯論的焦點少有地集中在國家政治體制改革方向、社會主義和黨的前途等敏感問題上,不少越南知識精英更直接向官方固有的意識形態發難。
這場發生在越共十大前的思想大辯論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當時越南國內輿論普遍認為,越南共產黨雖然已公開承認國內嚴重的腐敗問題,不過治理成效卻相當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