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時代結束了”?
在美國媒體眼中,此次拜登訪華除了兩國官方的“甜言蜜語”,還有兩件事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拜登18日到有北京民間特色的家常飯館“姚記炒肝”吃炸醬面,二是同日晚間,美國喬治城大學與中國八一男籃在北京的友誼賽演變為群毆。前者被當做中美“面條外交”,而後者則被看做有可能讓“面條外交”前功盡棄的政治事件。
就在拜登訪華不久前,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攜家眷在西雅圖機場自掏腰包買咖啡的照片被美國媒體曝光,美國《商業圈內人》說,此事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熱議,有人認為自己提包的駱家輝與習慣大排場的中國官員形成強烈對比。在此情況下,拜登的“面條外交”也被阿聯酋《國民報》等媒體認為起到相同功效,反襯了一些中國官員對地位和特權的沉溺。不過,也有中國學者認為,與出行動輒出動8架飛機的美國副總統相比,中國領導人出訪的排場不大,駱家輝與拜登的親民秀有可能出自美方特意安排,意在向中國公眾展示美國形象。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也說,外國人能從美國官員舉動中觀察美國,駱家輝在中國展示的是一種“謙卑的軟實力”。
上周六,從北京趕赴上海參加友誼賽的喬治城大學籃球隊教練表示,美中籃球鬥毆風波已經過去。但在美國輿論場,這一體育事件的政治意義正在被無限放大。鬥毆現場的照片上周末占據美國各大媒體網站顯要位置,按美國分析家的話說,比拜登吃拍黃瓜的照片還引人注目,彰顯出美中之間的“敵對基因”。
美國《華盛頓郵報》說,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問中國的那個時代,中國人在體育賽場上懸掛紅色橫幅,上面寫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但中美籃球隊鬥毆時,場地內已無這樣的口號。文章說,即使我們抵抗誘惑,不把此次鬥毆看做一個關於新興超級大國試圖取代原有超級大國的隱喻,本次事件也讓人看到中國的真實面目,以及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改變。
“中國已經不是尼克松時代的中國了”,《福布斯》網站20日將這一體育事件的政治引申發揮到相當的高度。文章說,李小龍當年知名電影《龍爭虎鬥》中有這樣的場景,一名魁梧的西方人和李小龍同坐一條船,想和這個只有5英尺7英寸高、卻渾身肌肉的中國人比武。不過李小龍沒興趣與他對打,而是告訴他,“我不用動手就能贏你”,西方大漢不明就裡,執意比武,被李小龍騙上漏水的小船,最終尷尬求饒。文章說,中國以往與西方周旋也用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近年來中國在美債市場上狼吞虎咽,把低價產品銷往全世界時都在使用這一策略,但未來事情可能會改變。此次拜登訪華期間不僅出現籃球隊鬥毆,中國安保人員還與美國記者發生推搡,兩起事件似乎說明,肌肉更為發達的中國已無心順從於西方,未來中國不會再“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是會更積極地投入“地緣政治群毆” 中。
中美將進入怎樣的新時代?
“拜登訪華是一次未來之旅,中美正尋求新的關係公式”,德國《世界通訊》21日的這一評論在國際輿論場有很多回聲。從日本《北海道新聞》到《韓國時報》,再到歐洲電視一台,國際媒體大都在談論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阿拉伯媒體“東方”網21日則勸中國別太相信美國,因為美國是一個不講信用、不考慮別國利益的國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21日對《環球時報》說,用“討好”形容當前中美關係很不確切,拜登此次訪華頂多有“套近乎”的意圖,而他訪華的主要目的可以歸為3點,“摸情況”、“拉關係”和“樹信心”。王緝思說,拜登摸到的情況涉及中美關係現存障礙,目前中美戰略互信仍然缺失,拜登很關心中國外交決策過程及部門協調。“拉關係”是由於美國人很講究政治中的個人交往,他來吃炸醬面則是為了跟中國公眾拉關係。“樹信心”包括3點,一是美國依然強大;二是民主黨不是跛腳鴨;三是美國不謀求遏制中國,而希望中國強大。王緝思說,在人民幣匯率、對台軍售和人權3大敏感問題上,拜登對匯率問題只字未提;在台灣問題上簡稱支持一個中國原則,顧左右而言他;至於人權,他出於國內政治考慮在官方對話中敷衍了一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認為,拜登訪華屬於例行高層互訪,更多是一種姿態性訪問,不糾纏於具體問題,在例行公事的部分,拜登完成得很好。
“現在也許是美國重新定義世界新秩序的機會”,美國《波士頓先驅報》21日說,當前困擾美國的最主要問題是,責任堆積如山卻無力承擔。文章認為,如果存在讓美國修改全球領導力含義、減輕負擔的機會,機會就在當下。文章說,美國極少有人意識到,歷史已進入新時代,“單極時刻”已經過時,把奧巴馬稱作“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聽上去就像在伊麗莎白二世這位“天佑大不列顛、北愛爾蘭及海外領地女王”面前行屈膝禮,只是名號好聽,沒有實際意義。美國如不調整心態,眼下的相對衰落有演變成絕對衰落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