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去了,現在的互聯網產業狀況與當年相比,已經在產業規模、社會環境、消費習慣、應用條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儘管這次中國互聯網行業震蕩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也確實有些現象值得反思。
現象之一:複制模仿,缺乏創新。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對國外的模仿和複制比比皆是,案例層出不窮。你要做“中國的Twitter”,他要做“中國的Facebook”,我要做“中國的Groupon”……這樣的話語常能聽到。從商業模式到網頁形式,從內容編排到程序設計,沒有什麼不能拷貝,沒有什麼不能抄襲。很多人把創新的希望寄托在遙遠的矽穀,然後加以複制並進行本土化的運營改良。長此以往,中國互聯網將越來越缺乏創新的種子。
現象之二:一味圖快,盲目擴張。許多互聯網企業把快速發展作為第一目標,為了擴大規模不擇手段,為了增加用戶不惜代價,為了獲得訂單不怕砸錢。其實,“快”只是一種技巧操作,“錢”堆不出一家好公司。猶如養雞,三個月長成的肉雞肯定不會好吃。團購網站一窩蜂式的大起大落告訴我們,時間永遠跑不過光速,企業永遠超越不了成長規律。
現象之三:搞拼凑,做包裝,為了上市而上市。企業把上市作為短期目標無可厚非,但把上市作為終極目標,不惜玩技巧,耍手段,最終是要出問題的。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的遭遇,就證明了這一點。其實,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上市都只是一個手段。
反思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曾經經歷過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的我們,應該更加理性、更加謹慎地審視互聯網熱潮,警惕泡沫的重現。
期望有一天,讓我們驕傲的,不只是中國全球最大的網民數量,還應包括與網民數量相匹配的互聯網創新土壤,和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