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菅直人表示,他將在26日國會通過“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後辭職。菅直人在當天上午閣僚懇談會上說,下一任首相可能於30日選舉產生,屆時內閣將總辭職,期望所有內閣大臣全力做好善後工作。
菅直人時代已畫上句點。
觀點PK 頻繁換相
影響經濟復甦 OR 日本自我凈化
從2006年9月至今,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5人先後出任了首相一職,其中安倍任職12個月,福田11個月,麻生11個月,鳩山9個月,菅直人“熬過”了一年。
2010年6月4日下午,菅直人在眾院全體會議上當選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2011年6月3日,在野的自民黨、公明黨和日本奮起黨聯合向國會眾議院提交了針對菅直人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卻未能通過。然而好景不長,8月23日,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的閣僚會議上,菅直人首次就自己的辭職時間作出了明確表態。
有觀點認為,頻繁換相已經影響了日本的經濟復甦,而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勢必給新首相帶來更大的財政整頓壓力。
日本巨額債務緣於過去20年間的財政寬鬆政策,旨在1990年資產泡沫破裂後刺激經濟並對抗通貨緊縮。據了解,菅直人政府上台之初曾經試圖減債,收回民主黨競選時簽出的大量福利“支票”,但不久因黨內反對增稅的呼聲而受阻,後來又遇上了大地震,於是再也不提減債,轉而推動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再次給國債加碼。
不過北京大學歷史係研究員、赴早稻田大學交流教授劉明望有不同觀點。他說,日本頻繁換相是一個自凈的過程,不停地把最優秀的政治家、最利國利民的政策方針、最完善的實施細節、最人性化的管理帶給日本。
在劉明望看來,日本的頻繁換相的實質是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表面上的黨派傾軋是為了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一種博弈,受惠的是日本整個社會。“首相的行為其實已經被規範得很具體了,誰坐在首相席上都是次要的。”劉明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