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九二共識”鬧得不可開交,不僅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繼續否認,台聯的黃昆輝甚至指其為“偽造文書”。然而,兩岸至今達成較為穩定的局面,很多民眾受惠的ECFA亦是奠基於九二共識才能簽訂。這個“共識”竟然在台灣內部如此的沒有共識,令人不免要問:如果真要把九二共識捨棄了,兩岸關係究竟能不能運轉?
社論指出,“九二共識”本身是一個智慧的結晶,是兩岸在1992年談判桌上的氣氛延伸出的一種默契,等於是雙方“同意彼此的不同意見”(agree to disagree)。它的意涵是替兩岸關係找到一個可以支撐的哲學基礎,就是只問“一個中國”,但不問這個“唯一的中國”究竟何指。不說穿,就有了各自詮釋的空間,問題仍然處在於一個渾沌未決的狀態,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智慧。從台灣最大利益的角度而言,這給了我們“維持現狀”的空間。
九二共識未必是一個條約,但可視為一種具共識基礎的“諒解”,因此讓兩岸可以對話與協商,這些協商可以解決兩岸交流事務,甚至還可讓兩岸共同“合作”,去年簽署的ECFA,就是一個經濟合作的協議。
民進黨追求台獨,所以否定“九二共識”,不願意接受“一中”。但如今蔡英文也不能否認她是在競選“中華民國”(而非“台灣國”)的“總統”,為何要排斥“一中各表”?細看“九二共識”,它既同意兩岸各自詮釋,其實就容忍了台灣的現狀,而這個現狀與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並無衝突。
我們該這麼看,若否決“九二共識”,就拋棄了一個解決方案,將兩岸從合作變成了尖銳的敵對狀態。“九二共識”已是兩岸在目前政權各自分立的基礎上,所建立的最起碼的政治聯繫,其實它並不能保證兩岸的最終走向。可是否定了它,兩岸間連這個政治支點也無,就邏輯上說,這將使兩岸交流變成不可能。就像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描述的,抽掉“九二共識”是刨掉了兩岸搭起的大廈的地基,蔡英文怎麼可能接受ECFA而不承認九二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