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6日下午1點,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宣布辭去日本民主黨黨首職務。 |
在政黨內外“夾擊”之下,菅直人26日辭去日本執政的民主黨黨首職務,並表示將辭去首相職務,成為日本過去五年第五位“短命”的首相。
儘管菅直人運用拖字訣堅持至今,從而令其14個多月的執政時間“打破”了一些日本媒體設下的“一年首相”魔咒,但過去幾年首相府頻繁換人,給日本內政外交帶來了“停擺”、“換軌”等諸多問題。
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給菅直人政權產生正負兩面作用。災害突降,原本支持率已十分低迷的菅內閣猝然上陣,此前的政權爭鬥暫得停歇,客觀上延展了菅直人的首相壽命。曾有輿論指,如果不是地震,菅直人可能維持首相職位不過年中。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應對地震、海嘯和核洩漏方面飽受在野黨和公眾批評,持續拉低菅直人的民意支持率,到後期,政治鬥爭的焦點竟然變成他何時下台。連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都公開說,菅直人越早卸任,造成的危害就越小。
菅直人黯然下台,究其本人原因,對內在處理政治鬥爭、特別是黨內政治分歧方面手法欠缺,失去了政治支持。另外他就任以來在處理內政外交,特別在履行當初所謂給日本注入活力、大力推動經濟、改革財政等承諾方面乏善可陳。外交上他大尺度調整前任和黨內的既定方針,也引發了不少矛盾。
過去兩個多月菅直人幾乎是為了面子而堅守首相職位。他開設了三個卸任的“條件”,即國會通過2011財政年度第二份補充預算案、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如今三條件達到,菅直人也就幾番鞠躬,走下了政權更迭的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