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麼又回來了?讀書還有用嗎?”不少村民發出這樣的疑問。
讀書改變命運,曾經是農村寒門子弟堅守的信條,如今,這一信條正受到很大的挑戰與質疑。
“村裡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學費越來越貴,但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也越來越多。”這是農民們普遍的感受。高學費讓不少貧困家庭陷入了“債務危機”,為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會寧縣貧困家庭普遍負債在5萬元左右,相當於10年以上的家庭純收入。在甘肅省,近幾年返貧人口中,一半左右因教育支出過大返貧。會寧縣很多百姓認為“除了讀書沒有別的出路”,但就業難也讓他們心生疑惑。“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麼又回來了?讀書還有用嗎?”看到村裡在家待業的大學生,不少村民發出這樣的疑問。
教育“高投入、低產出”,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越來越窄,也越來越崎嶇。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農村寒門子弟,只有考入一線名校,這條路才會相對平坦。而教育資源不均衡,名目繁多的加分,高考內容的能力化導向等,都讓農村寒門學子輸在教育之路的起跑線上,考上一線名校自然也越來越難。“如果不是西光中學對我關愛有加,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北大。”黃柯柯坦言。
根據剛剛公布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結果,我國重點大學裡的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下滑,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
越來越多農村寒門子弟放棄高考。2009年,全國84萬應屆畢業生退出高考,導致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考生總量首次出現下降。2010年946萬高考考生中,棄考人數接近100萬,除了21.1%的考生選擇出國,另外相當一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考生,他們多數選擇讀職校學技術或者直接打工。
“學費這麼貴,找工作這麼難,對於我這樣不太會讀書的農村窮孩子來說,還不如早點去工作。4年時間可以積累多少工作經驗啊!”湖北省大悟縣的王強放棄了高考,先後在孝感市、武漢市、上海和北京當了7年理髮師,一個月收入兩三千元,在北京東五環外過著“蟻族”生活。像王強和黃磊這樣的農村寒門子弟,由於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所從事的大多都是傳統意義上“並不體面”的工作,多數過得並不如意。
“一等人愛國孝順,兩件事耕田讀書”。多年來,對於期望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農村寒門子弟來說,除了高考,當兵也是一條重要出路。江西省玉山縣的楊清林就選擇了這條路。可是2年義務兵當完,他不得不複員重新擇業,“龍門”沒躍成,反而又回到了當兵前的起點。
出路本來就不多,又沒有一條是平川坦途。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篇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農村人改變現狀越來越困難,農村窮孩子“躍龍門”的機會越來越少。
“放棄了高考,但我沒放棄人生。想在城市立足太難了。攢錢,然後回老家開一家理髮館,積累資金,再做點生意什麼的,幹點大事。” 這是王強的計劃,儘管現在過得並不如意,可貴的是,他心裡還有夢想。
盡快改變以城市和權力為軸心分配資源的現狀,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
“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沒有知識肯定不行。”劉能教授認為,應著眼長遠看教育的效益。
學費貴、就業難,“讀書無用論”又開始在不少農村抬頭。
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認為,緩解就業難才是破除“讀書無用論”的關鍵所在。
“我國現有教育體系對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沒有做出靈敏的反應,這在較大程度上導致了寒門子弟就業難情況的出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建議,國家應重視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賦予高校更大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安排和制定招生計劃。
緩解就業難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在緩解農村寒門子弟就業難方面大有潛力可挖。廉思建議國家加大對他們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提供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寒門子弟也要逐步改變工作分三六九等的傳統擇業觀念,樹立行行出狀元的就業觀。”陸漢文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劉能教授建議農村寒門子弟盡早做好職業規劃,多選擇像地鐵技術人員等成長性專業崗位。
針對農村“棄考族”越來越多的現象,廉思勸誡農村寒門子弟必須加強學習,“接受教育,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無論走哪一條向上流動之路,沒有知識肯定不行。”劉能認為,應著眼長遠看教育的效益。
讀書改變命運越來越難,其他向上通道越來越窄,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嗎?
“當前,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勢階層向上流動的最主要渠道,在較大程度上維繫著社會公平。教育體系中任何不公平現象的出現,都會給民眾帶來強烈的被剝奪感。”廉思說。
陸漢文建議盡快改變教育資源城鄉不均衡發展,不同院校不均衡發展的現狀,讓每個孩子、每所學校都能平等競爭。“只有這樣,‘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才能緩解,農村寒門子弟讀書改變命運的通道才會更通暢。”
“只有向上流動渠道暢通,階層板結才能有效避免。”廉思認為,必須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統籌規劃,“而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包容性增長理念和溫家寶總理強調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這種視角,理應成為解決此問題的立足點。”
陸漢文認為,必須盡快改變以城市和權力為軸心分配資源的現狀,通過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等,最終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只有這樣,向上流通渠道才能暢通,寒門才能出更多的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