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監管鬆懈 現在問題成山
自然之友總幹事李波說,該組織已經聯合幾名律師成立了公益訴訟團,要替受陸良化工污染最嚴重的小百戶鄉興隆村和油蝦洞村的居民打官司,尋求污染損害賠償。曾祥斌律師是公益律師團的成員,他在調查中發現,2003年陸良縣環保局批覆的陸良化工的擴建環評中提到,該企業將不產生任何廢渣。
在請教了專家並和訴訟團的其他律師討論後,曾祥斌認為,環評中不產生任何廢渣的說法其實是很難站得住的,也為陸良化工日後的非法傾倒埋下了伏筆。企業說自己不產生廢渣,也就意味著監管部門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去理會陸良化工的廢渣問題。其實,要是在環評審批中,環保部門多問問,為什麼不產生廢渣,如何實現,或許就能堵住漏洞。
事實上,今年環保部門曾對陸良化工進行了兩次檢查,一次是雲南省環保局聯合曲靖市環保局進行檢查,一次是曲靖市環保局聯合陸良環保局進行的,但兩次檢查都沒有涉及鉻渣的問題。
今天,張力軍特別強調,造成我國目前危險廢物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對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極少過問,執法不到位。有的地方環保部門根本沒有把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列為對企業的日常檢查。
此前,陸良縣環保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多次表示,對陸良化工非法轉移鉻渣的事情不知情,對企業向貴州轉移不知情,在省內轉移也不知道。
還有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在環評審批的環節中,一些環保部門根本不認真核實危險廢物的產生種類和數量,不仔細評估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措施的可行性和合法性,造成項目投產後,危險廢物實際產量、處置和去向與原審批要求嚴重不符。
在環保部看來,現有法規對危險廢物的生產、貯存、轉移、利用、處置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危險廢物轉移的五聯單制度就要求只有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環保部門蓋章,危險廢物才能被轉移。但現實中,對一些企業和監管部門來說,這些制度形同虛設。
2010年,環保部曾對30個省區市1394家危險廢物生產單位和經營單位落實五聯單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合格率只有66%。一些危險廢物的生產大省如廣東、山東、江蘇合格率只有60%,安徽只有29%。
造成合格率低的原因是,很多環保部門根本不把五聯單制度等危險廢物的管理機制當回事,即便檢查發現企業存在類似問題,也當做小問題“視而不見,查而不處”的情況十分普遍。
張力軍說,除了執法不力外,基層環保隊伍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也降低了監管能力。很多省的縣一級環保部門沒有專門管理固體廢物的機構,其鑒別危險廢物的能力嚴重不足,以致將危險廢物作為一般固體廢物、逃避環境監管的現象大量存在。
企業非法傾倒 區域被限批
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仍有100萬噸鉻渣堆存在12個省份。幾天前,一家環保組織呼籲,環保部門應立即對全國現存所有鉻渣堆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評估。也有環保組織說,他們準備去有關部門申請信息公開,希望了解全國鉻渣處置的情況。
對此,張力軍今天說,今年年底之前,環保部將在全國展開一次危險廢物的專項檢查。要對所有危險廢物的產生經營企業逐一核查,全面掌握危險廢物的生產、貯存、流向和利用處置情況。
對今後的監管,環保部的態度是——“用重典”。環保部表示,今後凡是發生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以及未規劃處置完歷史遺留鉻渣任務的地級市,環保部將實施區域限批,停止受理、審批新建項目。
就在幾個星期前,陸良化工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此次傾倒事件並不影響其在創業板上市的進程。實際上,凡是發生過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企業,基本上在當年都不能通過環保部門的上市環保審核。而在今天,環保部對上市環保核查又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環保部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各省市區環保廳要在網站上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產生、運輸和經營企業的名單和地址,還要公布危險廢物的去向、利用和處置情況。此後,危險廢物的重點企業每年都要向社會發布年度環境報告,公布危險廢物的去向和處置情況。
如何約束企業自主公開這些相關信息?環保部說,如果未按要求公布相關信息,環保部門有幾套殺手鐧:暫緩企業新改擴建的環評,不受理其上市環保核查,不為其出具信貸的環保合格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