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黑龍江億萬富翁雇凶殺人被執行死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3 13:27:04  


原黑龍江信恒集團主席王文襄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9月1日,原黑龍江信恒集團主席王文襄在哈爾濱被執行死刑。十幾年裡,王文襄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司機,成長為一個擁有億萬身家、頭頂政協委員等諸多光環的企業家,正當事業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突然因雇凶殺人鋃鐺入獄。王文襄為何走上雇凶殺人的不歸路?他為何能置法律於不顧、做出雇凶殺人的驚人之舉?

  數度結怨,走上歧途

  新華網報道,據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王文襄還是哈爾濱木器製造廠的一名司機。九十年代中期,他與一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了新地小區,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王文襄作為股東之一的哈爾濱信恒房屋土地開發公司正式成立,其後組建了黑龍江省信恒集團,成為擁有數億資產的億萬富豪。

  事業發展順風順水,可有件事一直困擾著他,那就是和鍾益師的官司。

  法院審理認定,2001年12月,王文襄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龍江信恒集團有限公司與鍾益師任法定代表人的黑龍江東西方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因拖欠工程款糾紛訴至法院,黑龍江信恒集團有限公司敗訴,王文襄懷疑鍾益師訛詐其錢財,與鐘結怨。

  2008年12月,鍾益師又以賠償損失、更換正式銷售合同等為由將黑龍江信恒集團有限公司再次訴至法院。

  此舉激怒了王文襄,他產生以暴力手段報復鍾益師之念,指使、雇用時任其秘書的白鵬綁架鍾益師,並與白商量找人共同參與。白鵬遂邀約於毅(已判刑)參與犯罪,並應允事後給於20萬元。王文襄向白鵬提供鍾益師的具體住址、姓名,又讓白鵬從信恒集團辭職,向白鵬支付數萬元用以準備作案工具,並共同商量選定作案地點等。

  2009年5月,王文襄因白鵬、於毅遲遲未動手而不滿,打電話催促盡快動手。白鵬、於毅於2009年5月18日上午在鍾益師家住處的停車場,採取用繩子勒頸部、捂壓嘴部、捆綁雙手手段將鍾益師放入汽車後備箱內,後駕車前往事先選定的磚廠,將已死亡的鍾益師抬至廢棄窑洞內,將鐘的屍體焚燒。

  王文襄在得知鍾益師死亡後,讓白鵬、於毅到海口市與其會合,付給白鵬2萬元,讓白、於到北京等候其支付酬金,後三人被警方抓獲。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年年底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王文襄、白鵬死刑,二被告人提出上訴。2010年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財富快速積累致心態巨變

  有關專家認為,王文襄的雇凶殺人行為與心態失衡有關。王文襄從一個普通司機成長為擁有數億資產,頭頂諸多光環的億萬富豪,快速積累的財富、翻天覆地的地位變化,讓其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幾經周折,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的一條小巷裡,記者找到了王文襄曾工作的木器廠下屬企業哈爾濱哈木林產品工業公司。該公司處於停產狀態,只有少數留守人員。

  據了解,原來企業工資和待遇都不錯,有職工千餘人、十個車間。王文襄是通過木器廠領導介紹,到企業車隊當司機的。該公司負責人回憶,王文襄不是特別顯眼的一個人,不太愛說話,幹活挺認真。後來因為車的問題鬧了點小矛盾,就調走了。

  “剛來的時候,王文襄還是小夥子呢,人品不錯。老實巴交的,不太愛說話。他住得遠,天天坐通勤來單位,幹活挺認真,經常跑長途也沒有怨言。”原來曾在哈爾濱木器製造廠下屬企業車隊工作的李貴濱說。

  與當年在木器廠工作時默默無聞不同,1995年後,王文襄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哈爾濱市房地產行業舉足輕重的名人。

  據一位黑龍江省青聯委員介紹,2001年左右,他認識了王文襄,這時王文襄已經開始有一種類似暴發戶的心態,喜歡“顯擺”自己的財富,經常提起自己開發了多少樓盤、有多少資產。

  “錢不是問題,關鍵是能幹好。”王文襄雇凶時曾這樣說。在王文襄的一份事跡材料中有這樣一段話:認准的事就得幹,並且一定要幹好,不冒險是幹不成大事。這樣的信條,讓王文襄在事業的巔峰時期,做下這起雇凶殺人案,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有很多這樣例子,‘成功人士’突然做下一些大案,做出偏離常規的事情,這和他們奮鬥的動機、最終的目標、人格的塑造有很大關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說。

  “每個腳印都應走在法律的範圍內”

  專家認為,隨著財富、地位的巨變,王文襄產生了盲目的“自信”,認為金錢可以“擺平”一切,“法律是為別人制定的,不會來懲罰我”。

  與鍾益師的官司中,王文襄輸了官司賠了錢,覺得自己被鐘和別人合夥“算計了”,為此一直耿耿於懷。鍾益師再次起訴後,王文襄對其律師說:“只准贏,不許輸”。後來找到白鵬,讓其“綁了”鍾益師,最終導致悲劇發生。其實,即使之前的案件已經二審終審,王文襄仍可以繼續在法律範圍內進行申訴。遺憾的是,他沒有這樣做。

  據專家介紹,在社會轉型期,在獲取成功的過程中,一批民營企業的成功人士沒有建立相應的法律意識,導致其人格不健全,處理棘手問題時不擇手段。這些“成功人士”用違反規則的做法獲得或曾獲得過利益,培養了他們不按規則辦事的意識。

  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分會會長馬皚認為,不是有錢就有正確的法律判斷。有的富豪不依靠外界公認的法律規範來對事對人,而是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這些主觀判斷多是以自我為出發點。某些民營企業內的權力缺乏監督,老板就是法,他會依據他自己的“法”,對他認為的“違法行為”進行懲處。

  專家認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走上雇凶殺人的不歸路,讓人驚愕,發人深省。此案反映出,經歷了財富和地位的巨變,要注意調整心態,特別要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馬皚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的人在發家過程中,會積累一些小過錯,還認為無所謂。其實,積累的小錯越多,越容易出問題。

  “每個腳印都應走在法律的範圍內,這樣才能擁有心理上的平和與企業的長久發展。”馬皚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