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菲回應未完成封堵溢油指責:我們就是騙你的 |
渤海灣油田漏油事故演變成了此恨綿綿的肥皂劇。9月2日,央視記者在蓬萊19-3油田,通過公共船用無線對講頻道,就8月31日完成“兩個徹底”,對一名康菲中國員工進行採訪,對講頻道裡竟稱“我們就是騙你的”。報道一出,輿論和公眾一片嘩然。不過,康菲公司隨即提出質疑,認為“發表該言論的聲音與受訪員工的聲音並不相同”,要求央視更正錯誤報道。
康菲中國員工有沒有說過這句話,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康菲中國有沒有“我們就是騙你的”這一事實。不幸的是,恰恰有證據確鑿的一連串事實:在事故發生近一個月之後,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在輿論逼問之下才不得不承認,這種長時間向公眾隱瞞的惡劣行徑,本身就是一種欺騙;7月初,康菲公司稱“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然而事態卻在朝著相反方向不斷惡化;8月31日,康菲公司宣稱,已按國家海洋局要求,完成“兩個徹底”(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然而,這與海面仍有油污的事實尚有出入……
在這些不可否認的事實基礎上,“我們就是騙你的”這句話,顯然挑動了公眾憤怒的情緒。值得深思的是:在這場康菲“騙局”中,對公眾欺騙的不只是康菲公司。“我們就是騙你的”這句話,不過揭示了一個長期以來既存的事實:在監管部門、企業與公眾的三角關係中,公眾一直處於弱勢地位而易受欺騙。一語驚醒夢中人,公眾對這樣一種弱勢的地位,沒有理由不憤怒。
在一個法治完善的市場經濟中,監管部門、企業與公眾之間,應該是一種和諧的、平衡的三角關係。監管部門是權力的象徵,它代表著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而不只是經濟利益;企業是資本的象徵,它追求自身的利潤最大化,但是在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約束之下,不能與社會公共利益相背離;而公眾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另一方面授權監管部門,防止企業在利益追逐中,對公共利益造成侵害。公眾的知情權顯然是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