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任務仍複雜艱巨
“9.11”事件在改變美國的同時,也改變了世界。一時間,“非國家行為體”、“不對稱攻擊”、“非傳統安全因素”等新名詞充斥各國媒體,這些被各國學者和官員經常引用的字眼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新形勢下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新問題。
這一恐怖襲擊導致來自4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無辜平民失去生命,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使美國博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國際反恐陣線迅速形成。與此同時,聯合國安理會也及時通過相關決議,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等實施制裁,並要求聯合國各成員國根據國際法,將恐怖分子及其資助者、收留者和窩藏者繩之以法。
毫無疑問,美國的反恐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但並非所有國家對美國的每一個反恐行動都表示贊同。比如,當年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在反恐問題上“以我劃線”,將反恐擴大化,遭到了許多國家的批評;前不久奧巴馬總統下令美軍突擊隊深夜從阿富汗悄悄越境進入巴基斯坦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的行為也受到了一些國家的批評,巴方就認為美軍突擊隊此舉已經損害了巴基斯坦的國家主權。
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樓轟然坍塌到本.拉登被擊斃,時光走過了十年。在此期間,聯合國和有關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反恐文件,進一步加大了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反恐領域的合作。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仍未就恐怖主義的定義達成一致,這充分說明各國對恐怖主義問題的認識依然見仁見智,這勢必會影響國際反恐鬥爭的進一步深入開展。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依然存在,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尚未鏟除,恐怖主義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所構成的威脅將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反恐鬥爭和反恐合作勢必是國際社會面臨的複雜而又艱巨的長期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