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軍反艦導彈(人民日報) |
為了躲過敵艦雷達的眼睛,小導彈要貼近水面飛行。它必須克服複雜的海浪和各種電波的干擾,否則將難以尋到目標,而成為無頭之箭。承擔此項任務的雷達專家們,做完了室內、陸地的各種試驗之後,大年春節不過,扛起設備、產品,千里迢迢,坐車乘船,到花鳥山去了。花鳥山啊,多好聽的名字,但並非旅遊勝地,專家們那時也沒有閑情逸致,因為那裡的風浪春節時最大,末制導雷達若能經受住那裡風浪的考驗,其他風浪就不在話下了。科技人員戰勝了狂風惡浪和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研製出與世界同類產品相媲美的小末制導雷達。
要說新型末制導雷達克服了低空飛行的各種干擾,能準確無誤地逮住目標,那麼保證“小飛航”像衝浪手一樣能夠隨著海浪起伏,就要靠駕駛儀系統的高度表了。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高度表就是要使導彈貼近浪尖飛行,始終與水面保持一定距離,安全地隱蔽在敵艦雷達盲區,直至扎進敵艦肚子。
控制專家們經過艱辛勞動,高度表定型前的—切研究和試驗似乎都沒有問題了,但當裝上軍艦,馳進大海,做定型試驗的時候,第一發中靶了,第二發、第三發卻接連失敗,被海浪吞沒了。控制專家的心情格外沉重。
時任總設計師的姚老總聽了各種意見、看了各種報告後認為,導彈飛行中的惡劣振動環境,是引起元器件失靈,造成飛行失利的關鍵因素,他建議加強防振措施。
1959年畢業於莫斯科動力學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紹福,擔任過多個型號的主要技術工作,他對“小二黑”的論證決策做出了重要貢獻。試驗隊全部從黃海之濱撤回北京,按照姚總的意見組織全彈振動環境試驗,結果證明姚總的推測是正確的。根據試驗結果,重新對控制系統加裝了高阻尼減振設備和其他防振措施,改造了全部出廠試驗彈。經過一番拼搏,“小二黑”終於取得了發發命中的戰績,通過了定型試驗,促進了中國飛航式導彈技術的成熟。
創業的艱難並未阻擋飛航人的報國情懷,從仿制、改型研製、自主研製到創新,飛航人披荊斬棘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先後研製了十餘個系列,數十種導彈武器裝備,形成了龐大的飛航導彈家族。
在2009年的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中國某型巡航導彈精彩亮相,該型號實現了中國軍隊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