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發的旱災啟示我們,走科學用水之路,實現“人水和諧”迫在眉睫
“面對旱情,有無水利工程兩重天!”水利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郭孟卓感嘆。
剛從湖北調研回來的他介紹,儘管同樣深受旱情影響,但由於農田水利設施比較齊備,湖北今年中晚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而在雲南,雖然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卻不足7%,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37%。
“有水時留不住,要水時引不過來。”國家防總辦公室抗旱二處副處長馮琳說:“西南地區原本濕潤多雨,但水源工程和配置工程不足,配套引水設施缺乏,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
旱情暴露出我國水利“欠賬”太多的現實:水利工程薄弱,直接制約了供水能力。根據水利部的統計,全國人均供水能力480立方米,西南五省平均為309立方米,最少的貴州不到250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30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