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不久前,在印尼舉行的東亞峰會(10+6)經貿部長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和日本提出了加快“東亞自貿區”(10+3)和“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10+6)的聯合提案。
在亞洲自由貿易區建設的路徑問題上,日本一直提倡10+6,對10+3卻持“排斥”態度,如此厚此薄彼,據說是為了制約“中國在東亞影響力太大而出現失衡的可能性”。
解放日報日前刊發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吳正龍的評論文章稱,此次,日本改弦更張,與中國在建立亞洲區域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上首度“聯手”,將對地區經濟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日本改變立場?
首先,日本離不開中國市場。據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統計,日本的對華出口依賴度從2000年的6.3%上升為2010年的19.4%,相反,對美出口依賴度卻從29.7%跌至15.4%。在當前美歐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的情況下,日本在經濟上加強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有利可圖。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國內市場的規模將會迅速擴大,未來五年中國進口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美元。雙方的合作將會增加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對日本經濟的復甦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拉動因素。
其次,日本震後重建需要對產業鏈進行重組。中國具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體系,高素質的勞動力,以及作為近鄰的地理優勢,可以承接一部分零部件轉移,在保證安全供應的同時,擴大中日之間的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