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釘”怎麼了?
土埃兩國曾是以色列在中東最重要的“朋友”,卻築成了“反以同盟”。中東政治格局似乎被“阿拉伯之春”打亂了,以色列始料未及。有媒體稱,以色列正成為被“革命”推翻的獨裁政權之外又一個“輸家”,“日益成為阿拉伯公眾憤怒的靶子”。那“中東鋼釘”為何如此“眾叛親離”?
以色列的外交局面,與它強硬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以強硬派總理內塔尼亞胡上台以來,對周邊國家施以強硬的外交政策。對巴勒斯坦的軍事打擊,打死埃及警察,對土耳其人道主義船員的惡意槍殺、拒不道歉等,都使其遭受強烈的外交“海嘯”。
以色列低估了中東政治力量,對土耳其等國態度傲慢;也樂觀估計了國際社會對其政治態度,一味追隨美國,成為美國在中東的地區警察。這也使得巴勒斯坦此次建國得到了國際社會普遍的支持,使以色列如此“落魄”。
同時,親以總統穆巴拉克的下台,也使埃以關係需要重新尋求出路。“老大哥”美國最近又很是自顧不暇,經濟復甦步伐停滯不前,極有可能“二次探底”,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又極大地牽制了美國的精力,無能再顧及它安插在中東的這枚“鋼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