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繼9月20日上午順利完成垂直轉運後,“天宮一號”進入發射演練狀態。9月21日,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發射場內外秩序井然,記者進入發射場時看到,被發射塔緊緊擁抱的“天宮一號”已罩上了“外套”,發射塔上下,技術人員忙碌而有序地對“天宮一號”和長征-2F火箭進行各項技術檢測。“天宮一號”進入約一周時間的發射演練狀態,直至發射前的加注燃料階段。
據蘭州晨報報,“天宮一號”並非真正的空間站,是用於試驗我國未來空間站項目所需技術的首個太空試驗平台,是為發展其他空間站而從運輸器過渡到載人航天基礎設施的試驗性航天器;而空間站指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居住的載人航天器。發射“天宮一號”是建造空間站的重要前提和技術保障,目的是為我國建設空間站做準備。
難熬的34個晝夜“天宮”打贏除濕保衛戰
8月中旬,陰雨天接連光顧發射場,廠房濕度增大,“天宮一號”遭遇難題。恰在此時,“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已經進入不可逆狀態的“天宮一號”延期發射。
為保證“天宮一號”在加注扣罩廠房內的溫度和濕度環境,發射場打響了一場特殊的除濕保衛戰。
8月中旬,久違了的陰雨天光顧酒泉,但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測試人員卻高興不起來。根據指揮部的安排,8月13日14時,已完成測試的“天宮一號”將被起吊,15時30分準時由測試廠房轉往加注扣罩廠房。但直到16時過後,小雨依然沒有停止的跡象,準備起吊的天車停了下來。根據預報信息,指揮部決定14日17時10分開始轉運“天宮一號”。
加注扣罩廠房是發射場專門為“天宮一號”於2007年新建的,其溫度和濕度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陰雨天氣狀況下遠不能達到除濕目的。指揮部的決策者擔憂不已,如果濕度太大,勢必會損壞部分元件,後果將不堪設想。“立即購買1500公斤幹燥劑。”14日下午,發射場指揮部下了“死命令”。指揮部作出這一決定時,負責此項工作的裝備部試驗裝備一處參謀葉茂偉立下“軍令狀”——保證15日上午10時前調運足夠的幹燥劑。
在西北乾旱地區,幹燥劑根本沒有市場,整個嘉峪關和酒泉地區只找到幾公斤,遠不能滿足需要。14日18時,終於從蘭州聯繫到1000多公斤幹燥劑,但通過鐵路不能在預定時間內運抵發射場。無奈,葉茂偉只好通過私人關係聯繫一輛小型貨車,連夜將幹燥劑運往發射場。“保證安全,準時運抵。”葉茂偉打電話、發短信,向2名司乘人員叮囑著、又催促著。可是,就在車輛行駛到天祝縣境內時,大雨引發的洪水淹沒了道路,幾十輛過往車輛不敢貿然行進,停靠在路邊觀望著、等待著。怎麼辦?司乘人員從一遍遍的電話中知道,運送的物資延時將意味著什麼。司乘人員顧不得個人安危,在漆黑而不著村落的山區,他們駕車衝進泥漿……8月15日上午,幹燥劑被安全及時運抵發射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