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爆發大規模饑荒,受災人數超過1000萬,重災區索馬里有三分之一人口面臨生命威脅,而原已災情不輕的埃塞俄比亞和肯雅接受了大批索馬里難民,也令本國原來已有限的負擔能力百上加斤。這次饑荒規模甚大,很可能超越年前廣受西方關注的蘇丹達爾富爾人道慘劇,直逼死人過百萬的1984年埃塞俄比亞世紀饑荒。
關於饑荒背景,除了氣候變化等人為成分不少的“天然”因素,還有眾多國家和團體的責任,例如控制索馬里的軍閥拒絕國際救援人員進駐,就是災情急速惡化的關鍵之一。
但假如追溯更宏觀的結構背景,不少大國都難以劃清界線。例如內地學者認為,美國幕後導演了數場區域戰爭,並盲目把索馬里最具規模的伊斯蘭軍閥打成恐怖分子,並予以經濟制裁,正是當地發展失衡主因。一些西方學者則認為,中國近年大舉收購東非土地,改變當地天然農業生態,令東非原有的經濟體系被破壞,無論這與饑荒關係有多轉折,反正他們是信了。與近數十年東非饑荒不同的是,這次雖然災情慘重,卻沒有任何一個大國真正牽頭認真賑災,演藝紅星以往的齊心行動沒有出現,聯合國的危機警報提了一次又一次,幾乎無人理會。
就災情不獲重視的原因,筆者曾於本報國際版介紹,為了讓香港讀者多了解這片遙遠土地,這專題希望帶出這次饑荒的一些延伸題目,例如索馬里“恐怖組織”青年黨之謎,災情較輕、發展較好的索馬里蘭為何不被承認,以及略述埃塞俄比亞和肯雅的獨特角色,希望港人可以在學習香港政客的垃圾論之餘,也關注人類正在發生的災難。
在這次東非饑荒的重災區索馬里,形勢最嚴峻的都在南部地區,由美國眼中的伊斯蘭恐怖分子青年黨(Al Shabaab)以及大小軍閥控制,目前已分裂出多個單方面獨立國家,西方承認的過渡政府形同傀儡,風雨飄搖,只能直接控制首都摩加迪沙部分,以及個別外圍城市。至於索馬里北部,這次災情相對而言要輕得多,當地早在1991年宣告獨立為“索馬里蘭共和國”,局面遠比南部穩定,卻從不獲國際承認,這是東非政局其中一個難以理順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