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墓地管理真空
2011年3月,年近八旬的烈屬田淑蘭第一次到越南北江省安世縣陶美烈士陵園掃墓。分別44年後,她最終找到了丈夫的墳墓。“終於尋見你了!”她一頭撲在墓上,泣不成聲。
陶美陵園是越南境內安葬中國烈士最多的一個陵園,葬有中國高炮和鐵道兵部隊的217名烈士,現存墳墓216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烈屬和老戰士申請出境掃墓,很多人不知道親人的境外安葬地。田淑蘭一直以為丈夫埋在廣西,曾多次去公社詢問墓地位置,得到的答覆是:“不知道”。
對於海外墓地,中國政府2011年前,並未在任何公開文件中提及。1980年,國務院發布《革命烈士褒揚條例》,未提及墓地管理。民政部1995年發布《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規定縣級以上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的維修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解決,但這只針對國內墓地。
2010年,民政部下發了“關於做好烈士親屬祭掃接待工作的通知”,明確組織祭掃的範圍和經費來源——都不包括境外祭掃。2011年8月施行的新《烈士褒揚條例》,亦未涉及境外祭掃。
老兵楊寬讓對記者說,政府不通知家屬具體安葬地的原因包括:國家未公開,地方政府不了解,烈士所在部隊變更——當年的秘密援外部隊,歸國後多已撤銷,原始資料難以查找。“另外,國家怕影響穩定。”
2004年,中國駐越大使館武官處參考劉崇裕整理的烈士名册,用兩年時間實地考察、編制《援越抗戰烈士名册》,為烈屬祭掃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老撾、朝鮮烈屬迄今無此名册,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經常接到烈屬電話詢問。研究部主任詹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也不知道埋在哪裡。”
多數烈屬是通過網絡得知親人埋葬地的——多年來,一些老兵堅持自發搜尋戰友的安葬信息,並通過網絡交流。田淑蘭到2010年,才得知丈夫葬在越南。
出境並非一帆風順。有志願軍老兵去公安局辦護照,公安局發現是“去朝鮮掃墓”,便拒絕受理。還有老兵反映,2006年前,對於境外祭掃和某些時間的邊境祭掃,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都進行勸阻。
“不提倡大規模、有組織地出去。很多老兵打著‘抗美援老’、‘抗美援越’的橫幅去掃墓,國與國之間會出現矛盾。”雲南省民政廳一位幹部對記者說。
廣西自治區民政廳一位幹部說,有時,對確實貧困、幾十年間未去境外祭掃過的烈屬,地方民政部門會在經費和手續上給予一些幫助。不過,“國家沒有境外祭掃的專門經費,一旦都去,哪個民政部門能負擔得了?”雲南省民政廳上述幹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