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疲弱不堪,踏入9月,環球金融市場從沒見過好日子,“陰乾”式下跌叫投資者心寒。文匯報報道,原來翻查歷史,9月其實是多次重大經濟危機的發生月份,雷曼破產、英鎊多次危機等都在9月發生。今年的9月尚餘1周,如果歷史重演,未來數日不排除有大事件發生。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其實在當年8月已見端倪,當時金融世界剛意會美國銀行界在次按市場的巨大虧損。壓力不斷增加,最終雷曼於9月中申請破產。
1929年的華爾街大跌市於10月發生,但兩年後的金融危機卻和9月息息相關,當時歐洲銀行系統大崩潰,數百萬人失去飯碗,間接造就納粹黨崛起。
英國政府於1931年9月時推出緊急預算案,大削福利和公營部門薪酬,引發蘇格蘭海軍基地罷工。9月21日,英倫銀行作出世紀大決定:將英鎊從金本位中脫,英鎊兌美元匯價由4.86美元跌至3.40美元。
到了1992年9月,事件仿如1931年的翻版:馬卓安政府領導的英國脫離歐洲匯率機制,換取控制匯率的貨幣政策自主權,但代價是利率被迫急增至15厘,以阻止英鎊大規模撤離。
至於1976年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的事件,被英國人引為奇恥大辱,同樣發生在9月。當時英鎊受到的壓力不斷增加,英倫銀行要求財政部提供1.5億英鎊捍衛英鎊,但仍無補於事,英國政府被迫於9月底要求IMF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