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資源抽逃實體經濟之憂
專家指出,民間借貸原本屬於中性的經濟行為,然而當它走進當前利率畸高的發展階段後,給金融業、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放大。
“民間借貸所具有的特征決定它很容易陷入借新還舊、越滾越大的惡性循環,這種循環只有在利率不斷上升的預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巨額資金無法收回的局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
高息的民間借貸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殺傷力不容忽視。“當前一些擔保機構、典當行、寄售行、網絡借貸平台等機構受利益驅使,超範圍經營,或者違規開展‘高利貸’業務,這給困境中的中小企業增加了融資成本。”吳顯亭指出。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民間借貸具有地區性和行業性等差異,因此很難測算出一個平均的利率水平。根據央行溫州中心支行一份相對保守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各月份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年利率分別為23.01%、24.14%和24.81%,單季上漲11.91%,比上季度漲幅高8個百分點。
“先不說這一水平是否被低估,單是超過20%,並且上漲如此快速的融資成本,對於很多年利潤不到10個點的微利企業而言,幾乎等同於慢性自殺。”郭田勇指出。
當過高的融資成本在加大企業經營壓力的同時,也在加速著企業、資金從實體經濟的抽逃速度,而“溫州跑路事件”成為這一抽逃過程的明顯標誌。
“問過沿海金融辦工作人員關於部分企業融資鏈條斷裂乃至跑路的事,他們說只要是一直踏踏實實做實業的,資金並沒那麼緊,出事的企業不少是把精力大量投入房地產、買礦以及民間融資活動。”溫州企業資金鏈斷裂現象也引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的關注。
資金抽離實體經濟的現象也引起財經評論員葉檀的注意。“9月份前半個月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存款比8月末大幅減少。我們從掌握的數據和一些案例來看,確實有相當資金流向了民間金融市場,以及從民間金融市場流向了高利貸企業,流向了投融資公司。”
讓民間借貸不再瘋狂
經濟學家認為,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間客觀間存在的利差是導致民間金融利息畸高的原因,下一步金融監管部門應在信貸調控上施以結構性微調,加強對違規借貸行為的監管,此外還應對現有的金融體系做出改革。
目前民間借貸的瘋狂亂相已引起主管部門的關注。銀監會日前下發了相關風險通知,央行也提出要採取多種措施,合理規範民間借貸市場。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吳顯亭指出,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規範的民間借貸“陽光化”;另一方面,要堅決打擊違法犯罪金融活動,在有效防範民間借貸的潛在風險的前提下,發揮好民間借貸在服務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這需要加強對社會融資總量的監測和調控,對民間借貸的總量、利率、投向等動態跟蹤把握;按照‘新非公經濟36條’的明確原則方向,引導更多民間借貸資金合規投向實體經濟;對不同類別民間借貸明確監管責任。”吳顯亭說。
業內人士呼籲,亟須加快民間借貸在制度立法等方面的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司長周學東認為,考慮到我國金融資源的有限性,正規金融不可能包打天下,民間借貸已成為小企業和個人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因此對符合規範的民間借貸應予以鼓勵的態度,同時加快立法,加強在法律上的引導。
此外,專家還呼籲要加強利率市場化改革,改變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間不平衡的現狀。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我國融資市場一直處於雙軌制狀態,體制外的企業融資成本一直很高,而體制內的企業一直享受基準利率的融資成本。為改變這種狀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