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以前,國家統計局每年都要公布中國的基尼系數,1978年的基尼系數為0.317,自2000年越過0.4的警戒線,並逐年上升,2004年超過了0.465。至此,國家統計局不再公布這一系數。之後的基尼系數大都是由經濟學者或研究機構做出的估計。中國社科院一份報告稱,200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了0.496,2010年,更判斷中國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超過了0.5。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歐洲與日本的基尼系數也不過在0.24-0.36之間。
不過,國內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稱應正確認識基尼系數,最好的辦法是給基尼系數打一個“國情折扣”。他們認為,用“購買力”計算的中國基尼系數,要比用“名義收入”計算的數值小很多,中國的貧富差距實際上被誇大了。更有人則幹脆表示,中國的基尼系數超越國際警戒線,是在危言聳聽地製造並不存在的危機感,給“劫富濟貧”的再分配政策尋找理論依據。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感覺貧富差距比十年前變得更大了,80%以上的人表示這種貧富差距已經讓人不能接受,而一些專家卻說沒問題、不可怕,不用過於擔心,不要任意誇大。公眾與部分專家感覺差別這樣大,看法向背這樣遠,是多數公眾感覺錯了,還是少數專家閉門造車、自我樂觀和陶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