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填補了某些裝備的空白,形成了全頻譜的躍升。國防部長梁光烈說,西方主要強國有的武器裝備,我軍都已經基本具備了。而且我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產鏈,從研發到生產、裝備、維修,我們可以全壽命地管理。能做到這一點的,在世界上並不多。比如KJ2000預警機,中國曾想購買以色列的費爾康,英國的前哨預警機,都被美國人阻止了,我們不得不下決心自己研發。
第三,一些武器裝備的戰技術指標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不是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是部分裝備的部分戰技術指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東風DF21D導彈,外界稱它是航空母艦的殺手鐧。
第四,實現了武器裝備的一體化發展,信息化程度有了大幅度躍升,由於我軍大多數裝備實現了信息化改造,可以產生1+1>2的效果。
為何有這些變化?主觀上,中國軍隊建設實行了兩個轉變,由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我們正在實行雙重的歷史任務,一個是機械化建設任務,同時實行跨越式、複合式發展,要完成信息化建設的任務。總之中國要建設一支信息化的軍隊,要準備打贏一場信息化的戰爭。
客觀上,是外界兩次形勢所迫。1999年發生了炸館事件,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如果國防建設長期滯後於經濟建設,落後就要挨打。於是,把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關係做了一個大的調整——兩者要協調發展,同步發展,要建設一個軍民融合型的國防。
2007年、2008年為了應對台灣複雜的選舉形勢,軍隊也做好了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後由於兩岸關係的改善,這些裝備沒有完全用到東南沿海,但是對於提升我軍的現代化水平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這兩件事說明,不是我們解放軍好戰,要擴軍備戰。而是我們被形勢所迫,被形勢所逼,是形勢比人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