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烈是一大批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迫下首先覺醒的先輩愛國志士,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為代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們決然拋家離鄉、義無反顧地投入革命活動。在清朝政府的捉拿及鎮壓下,先烈們不畏生死、百折不撓,四方奔走組織各種起義與反抗活動。他們追求的革命理想,正如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口號“復興中華”一樣,要使我們民族統一強大,民眾安享幸福生活。許多辛亥先烈革命一生,犧牲後默默無聞,甚至連一杯黃土尚不可尋覓。他們偉大的精神和人格,是中華後代學習的典範。
五四先烈也是一群和辛亥先烈一樣的偉大愛國者。“五四運動”在武昌起義之後的第八年發生,可以認為受到了辛亥先烈革命精神的影響。“五四運動”從北大開始,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教授與學生們一起上街遊行,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宣傳“民主和科學”的思想。他們為落後的中國社會進行新文化和新思想啟蒙。在先進知識分子的宣傳鼓動下,社會各階層積極響應,使“五四運動”迅速波及全國。由於軍閥鎮壓,五四運動”最終失敗了。然而,五四先烈以更加徹底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反帝、反封建的決心,推動了中國歷史大步前進,並催生出中國共產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拉開了序幕。
在八年抗戰歲月裡,抗日英雄們可歌可泣的事跡也激勵後代子孫們為國家、為民族奮鬥不息。這一時期內,國、共兩黨的精英們團結合作,攜手保家衛國,為我們民族奮發圖強、團結禦侮立下典範。當日寇步步緊逼,祖國大好河山危亡一線的關頭,國民政府號召“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激發全民守土抗戰的決心,使全國士氣為之大振;在共產黨方面,毛澤東針對戰爭形勢科學地分柝,提出“持久戰”戰略思想,則是指導全體軍民堅定信心,取得戰爭必勝的保證。“平型關大捷”與“台兒莊大捷”兩場勝利,是國、共兩黨領導的抗日隊伍打破日寇“不可戰勝”神話的經典戰例。抗戰中,楊靖宇、張自忠、“狼牙山五壯士”等無數英雄的形象,世世代代屹立在人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