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自9月17日700多名示威者第一次嘗試“占領華爾街”至今,這一又被稱為“美國憤怒日”的行動已進入第四周,示威者通過10月1日紐約警方不成功的驅逐,和10月5日聲勢浩大的“萬人大遊行”,讓自己的活動從“快閃族”、“行為藝術”,升格為誰也不敢忽視的公眾事件、社會運動和國際事件。
南方網刊發評論文章稱,隨著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高,示威者顯然已不滿足於僅僅“占領華爾街”、在巴掌大的祖科蒂公園顯示自己的決心,自9月底以來,這一行動已擴展到特倫頓、澤西市、費城、諾福克、芝加哥、聖路易斯、休斯敦、聖安東尼奧、奧斯汀、納什維爾、波特蘭、西雅圖、坦帕灣等地,號稱150個城市響應,10月8日,他們同時發起了“占領洛杉磯”和“占領華盛頓”,並一度導致華盛頓國家航天博物館關閉,警方不得不使用胡椒噴霧劑進行驅逐。
示威者顯然意猶未盡:面對紛至沓來的國際傳媒,他們毫不掩飾打“持久戰”的決心,表示“這才是開始”,嚴寒和時間不會讓他們鬥志消退,本月15日,他們將以“為世界改變而聯合”為口號,發起“占領地球”的全球性示威抗議,希望從歐美到亞非,各地都響應他們的“憤怒”。
然而一個問題從“憤怒”之初便揮之不去:示威者到底要得到什麼?
示威者的主要訴求,是抗議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抗議貧困化現象和貧富懸殊,抗議華爾街金融寡頭給美國窮人帶來的災難,以及政府對他們的姑息寬容。其口號包括“不要削減公共開支”、“夠了!腐敗”、“紐約不能再容忍貪婪的華爾街”,以及“99%的美國人對1%的貪腐者說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