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28日,日本第五枚間諜衛星“光學3號”在鹿兒島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由日本自行開發的H-2A火箭16號機攜帶升空。據悉,這顆衛星造價達5.65億美元。(資料圖) |
9月23日凌晨4點36分,日本在種子島宇宙中心,利用H2A火箭將“光學4號”情報收集衛星送入宇宙。2003年至今,日本已先後成功發射7顆同類衛星(包括5顆光學衛星和兩顆雷達衛星);“光學4號”的服役,令其苦心經營多年的衛星偵察系統更趨完善。
“四位一體”布局已成
日本對衛星偵察能力的渴望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政府就設想構築獨立於美國的偵察衛星系統。1990至1992年,日本先後發射了“桃”1號-B和“芙蓉”1號地球觀測衛星,表明該國已具備製造和運用此類航天器的能力。不過,日本二戰後奉行的和平憲法,以及和平開發宇宙的政策,長期制約著它發展軍用衛星的企圖。
1998年8月31日,朝鮮發射的“大浦洞”導彈越過日本列島上空,最終落入太平洋,而東京先前對此一無所知,此事為日方調整其太空政策提供了契機。儘管少數在野黨反對,日國會仍然迅速通過了偵察衛星的上馬計劃。同年9月,日本、美國就此舉行部長級安全磋商,日本取得了美方的諒解,並將偵察衛星項目冠以“多用途情報搜集”的名義,藉此淡化軍事色彩。至此,日本終於得以正式啟動醞釀多年的偵察衛星計劃。
2003年,日本首次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1顆光學偵察衛星和1顆雷達偵察衛星送入太空,成為繼美蘇之後全世界第3個擁有雷達成像偵察衛星的國家和第2個同時擁有光學和雷達“雙重架構”衛星偵察能力的國家。2006年9月,日本又成功地發射了第3顆偵察衛星“光學2號”;時隔半年,“雷達2號”衛星也開始圍繞地球運轉。至此,日本初步實現了其軍用偵察衛星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