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客觀上會加劇緬甸民間與中資企業的衝突。
已是緬甸第四代華僑的林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緬甸反華情緒基本上滋生於民間,因為中國公司往往採取BOT的方式,對於緬甸軍政府來說,這是一種在資金缺乏時籌資的好方式,但是民間有部分人認為,資源被人控制了。
此次緬甸反壩討論中,連一貫與政治保持距離的華人,也嗅到了空氣中的緊張氣息——水壩可能引發新的排華事件。水壩被擱置,華人如釋重負,但隨之覺得“中國虧了”。
2011年6月緬北軍事衝突之後,Myint Zaw來到北京和中國學者交流,他說現在中國投資緬甸也是希望解決自己的能源安全問題,包括石油管道,繞開馬六甲海峽,但是忽略了緬甸本身的能源危機。“緬甸自己的能源安全都沒有保證,而中國卻試圖通過它來獲取能源安全。”
從目前來看,緬甸幾乎離不開中國,緬甸總統特使也在向中國積極解釋相關事宜。長期關注東南亞水電開發的學者說,密鬆電站事件應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一個轉折點,“如何協調包括民眾、政府、反政府武裝等各方利益,如何評估政治風險和經濟利益等,這些應予反思”。
現在來看,路很長。來緬甸考察投資的上述重慶企業家發現,在緬甸投資水泥、紅磚等基礎設施潛力巨大,但緬甸開辦工廠的手續很複雜,不過,他對此並不擔心,“有錢就行”,他笑著用手比劃了一下數錢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