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近日,美國參議院通過“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允許美國政府對那些刻意壓低本國幣值來對出口商品做補貼的國家產品,課徵補償性關稅。其實,眾人皆知美國這一法案到底針對著哪一個亞洲大國。
經濟學人網站刊登分析文章表示,美國選擇性地與其他國家貿易,是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表現。這一匯率法案的出台完全是因為反華情緒高漲而做出的不理智決定,它所試圖解決的問題,其實因為人民幣已經實現浮動匯率而早已不是問題。它的推出只能讓本來就缺少選擇的普通消費者變得更加被動,只會讓已經萎靡不堪的國際經濟,變得更加不堪一擊。
文章表示,自2003年起,與這項法案有關的議案就在陸續推出,但全部夭折。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內的反華情緒在不斷高漲。民主黨領導人一直反對在眾議院中就一項類似的議案進行投票,但是如果真的進行投票,議案絕對能通過。
眾議院的決定看上去自相矛盾,因為它在對華設置貿易壁壘的同時,卻與哥倫比亞、韓國和巴拿馬簽訂自貿協定,雖然這些協定在4、5年前就已經開始簽署。自由貿易的公眾支持率在這10年來不斷降低,這與美國中產家庭在製造業中的就業崗位的不斷減少成正比。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生產力的上升,工廠可以用更少的員工生產更多的產品。但不容忽視的是,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產品是另一個原因。美國人對中國的不滿隨著中國經濟大踏步前進而與日俱增。奧巴馬總統把經濟復甦的希望寄托在雙倍增加出口之上,而這個願望必將遇到眾多阻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