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印度媒體近期高調宣稱,印度的高通貨膨脹是由於背後的“中國之手”在推動。據《印度時報》10月17日報道稱,在印度的地方制成品生產過程中,約有25%的進口原料來自中國,而印度的消費品則有1/3是來自中國進口。
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專家比貝克•德布魯瓦稱:“印度的多數制成品進口來自中國,通過貿易產品的進口,非食品通脹形勢居高不下推動了印度物價走高。
經濟觀察網報道,報道中稱,人民幣在過去六個月間升值幅度達到15%,一方面讓中國的勞動成本不斷升高,另一方面也讓制成品的價格更加昂貴。在印度的總進口中,有27%的鋼鐵、18%的化學製品來自中國。
報道還根據印度9月份的批發價格指數推斷,鋼鐵和化學製品的 通脹指數分別達到21%和9%。印度國家公共政策和金融研究所的教授阿賈伊.沙阿稱,就從中國進口的制成品的價格增勢來看,印度的貨幣政策已經無法處理這 一問題。
而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的首席顧問及前首席統計學家普羅納布.森認為中國通脹形勢在未來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普羅納布.森稱:“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看到中國漲薪對印度價格的全面影響,但可能很快就會產生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