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盜掘活動時有發生,有些沉船遺址的中心區域已被盜掘一空。據了解,西沙水下文物盜掘不是偶然的行為,它已演變為投資、盜掘、銷贓一條龍的非法盈利活動鏈。一些收購商經常到海南漁民中間蒐集“海撈瓷”,以前只收一些完整的盤、罐、碗一類,如今連破碎的瓷片也價值不菲。
據海南省文物局局長王亦平介紹,今年4、5月間,海南省文物局舉行的一次文物保護巡查發現,西沙48處水下文化遺存中,每一處遺存都被盜掘者染指,有些沉船遺址和遺物點的中心區域基本已被盜掘一空。
專家表示,南海水下文物遺存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線段,它不光是一條貿易之路,也是一條傳播友好往來的文化之路,這條路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開展南海水下文物保護和研究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從1998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對西沙文物採取搶救性挖掘措施,已運回萬餘件文物。國家文物局及海南、福建等省文物部門一直在研究保護水下文物的有效方法。
海南省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國家南海博物館”“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南海水下文物考古基地”的建設,打造南海水下文化遺產重要的宣傳、研究和展示平台。
一種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水下防護系統——西沙水下文物“無人值守”也將於“十二五”期間實施,這項系統通過在水底安裝報警、警告、聲波驅逐系統,形成報警數據傳輸到岸,據此實施巡查和查處,以達到整個區域內環境大監控的目的。
業內專家指出,水下文物保護仍然面臨著管理經費缺乏、協調機制較差、地理位置偏遠等困難,對監管構成了很大挑戰。西沙海域廣闊,要想有效遏制水下盜撈,還需要多部門互相配合,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