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穩定,微觀煎熬
10月10日,“地產大鰐”潘石屹去了溫州,他在微博中寫道:“與溫州企業家交談,最近溫州跳樓的有6起,跑路的有96起。跑路的可能要比96起多,誰也不知道確切的數字。”
在珠三角,狀況顯然要好一些,至少沒有企業老板跳樓的消息。各地發布的經濟數據中,各項重要指標大多正常,負增長的現象鮮見,GDP仍有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幾的增長,出口增幅大多超過10%.部分指標增速回落,但大多仍處於上升通道。這印證了宏觀層面上,珠三角經濟依然相對穩定。
以東莞為例,記者根據報料初步統計,近幾個月來,因企業倒閉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數量相對穩定,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也不如金融危機時嚴重。若將之稱為“倒閉潮”,則過於誇張。但近四個月來,勞資糾紛增長近三成。微觀層面上企業經營困難加深,不穩定性增多,由此可見一斑。
南都記者近期再度走訪珠三角企業發現,近幾個月來,企業經營困難的局面並沒有緩解,相反卻成“溫水煮青蛙”之勢,企業對後市普遍擔憂。歐美頻頻出現利空消息,匯率的波動,國內原材料的直線上漲,勞動力成本的節節攀升,加之宏觀調控導致的資金供給緊張,和部分地區出現的限電,這種“六碰頭”的現象,在許多企業老板的生涯裡是前所未遇的。
“在我們電子行業的發展歷史中,今年算是歷年來比較困難的一年。”廣東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姚榮城的類似說法,在南都記者調研中屢屢聽聞。
訂單減少、利潤空間壓縮、不確定性加大,成為企業面臨的共同困境。在佛山,東方塑料廠的倒閉僅僅是冰山一角。“2000年時一台800噸位的注塑機每件產品可以賺10元的加工費,到現在降到了一塊多。”在注塑行業經歷過7年風浪的佛山市南海匯俊塑料有限公司主管郭柱良不住搖頭,訂單銳減、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回款周期拉長導致資金緊張,都成為籠罩注塑行業的陰雲。
“9月份到明年的4月份都是注塑行業的旺季,但我們33台機器只有十幾台在運作,淡得要命。”郭柱良說,開工不足在注塑業非常普遍。
這樣的狀況在珠三角絕大多數傳統行業中存在。國慶節前,南都記者走訪了東莞一家手袋廠,老板江小姐滿面愁容,她10月份還沒有接到任何一張訂單,“我打電話一問朋友才知道,大家的狀況都差不多。有的也是零散的一些小單,幾百來件的樣子。”
在東莞、中山等外向型經濟主導的城市,還多了匯率等因素的影響。“每天一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美元匯率。”連續幾個月,江小姐的心情跟隨著匯率起伏。她告訴南都記者,她在六七月份接了一份訂單,當時匯率為6.47,三個月後交貨,匯率跌到了6.37.“接單越多,虧得越厲害。”
江小姐的廠做了13年,她從未感到像今年這樣的殘酷。“2008年金融危機虧的錢,在2009年和2010年賺了回來,現在又虧了。我們中小企業只能做一年盼一年,越來越活不下去了。”
通佳鞋業、聯凱鞋業都是中山市的制鞋大廠,前者擁有近2萬名員工。通佳鞋業出口專員楊孟儒說:“困擾我們的最大問題還是匯率問題,讓我們不敢接長單,接單過程中不得不慎之又慎。”聯凱鞋業出口負責人張瑞政也表示,金融危機時訂單是“救命稻草”,如今成了“燙手山芋”,甚至有訂單不敢接。
中山市小欖鎮政府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服裝制鞋、化工膠粘行業訂單情況不容樂觀。走訪的企業當中普遍反映上半年訂單減少明顯,占走訪數量的70%,預計下半年訂單繼續減少,減少量為20%-60%.
從7月開始,順德一些牛仔小企業出現了老板走佬、員工聚眾討薪的現象,8月之後,這輪風潮則蔓延到家電、五金、日用品製造行業。順德區經促局9月的一份調研指出,今年以來,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總體來說,目前順德經濟運行穩中有升,但增速有所減緩,全區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尚未出現異常的大規模企業關停現象,有不到10%的企業採取了減產、轉產措施。面臨生產經營困難的主要集中在家具製造、紡織(牛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出口導向型小企業。
在鞋廠雲集的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南都記者調查獲悉,從6月至今,至少發生了5起鞋廠老板走佬現象。在一向比較穩定的江門市,也出現了電鍍企業倒閉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