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貿易戰導致的外需不足可以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和提升城市化水平來填補。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內部的潛力還很大,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以目前的發展速度或略低的水平,中國經濟至少還可保持二、三十年的增長。根源就在於中國存在城鄉發展差距和地區發展差距的巨大鴻溝。鴻溝的存在當然不好,但某種意義上講,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的存在又是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解決這兩個差距的途徑,一是提升全民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二是大力推進城市化。而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將能夠增強公共產品的購買力,從而有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化則能夠解決人們的就業之憂。未來看,由外需減少的就業問題都可籍由城市化提供的就業崗位給予解決。兩者共同發力,無論對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對提高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反,美國則是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它沒有中國這樣巨大的內部潛力可挖。支撐美國寅吃卯糧、靠借貸度日的,從經濟角度看,是美元體制。短期而言,中美貿易戰因全球風險偏好可能會使得資本流向美國,支撐美元走強,然而,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美國經濟的萎靡不振會使美元的避險貨幣地位黯然失色,從而造成資本逃離美國。假如貿易戰的規模和程度進一步擴大,不排除中國拋售一部分美國國債來反擊美國,儘管這樣做會使得中國的外儲貶值,但中國的拋售行為對美元的信用將可能是致命打擊,美元事實上的世界貨幣地位因此可能動搖。美式霸權依靠的是政治上的民主、經濟上的美元和軍事上的高科技這三根支柱,一旦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美式霸權就很可能跛足。
由此而言,貿易戰拖得越久,對中國其實越有利。貿易本質上是一種國家間的互惠行為,並不是美國單方面對中國的恩賜。在美中經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關係的情況下,爆發貿易戰,遭受沉重打擊的,不僅有中國,也包括美國以及日益受惠於"中國引擎"拉動的全球經濟;並動搖兩國經貿乃至全球合作的基礎。所以,綜合來看,全球自由貿易被阻隔的結果,是美國的損失肯定比中國大。這也說明,儘管中國不希望打貿易戰,但也不應害怕美國的壓迫行為。備戰而不求戰,才能讓美國政客和民眾知曉其中厲害從而最終制止美國匯率法案成為正式法律。如果中國還能從中吸取教訓,真正轉變發展方式,那不啻是在贏取長期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