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通過生產“領導專用酒”來招徠生意的做法的確不妥,但是,我們在網上搜索一下會發現“領導專用XX”已經成為一個常用詞匯了,比如領導專用電話、領導專供藥、甚至出現了領導專用電梯等等。
有網友說,“領導專用”之所以受市場青睞,是因為質量更好。我不否認有這樣的原因,但現實中多少人去買“領導專用”的東西呢?“領導專用”不過是一個噱頭,除了物品本身之外,奧秘還在“專用”二字背後的特權思想上面。
說到“領導專用酒”出現的原因,一個是送禮,正如我們很多人的經歷,辦事需要送禮,過節也要送禮;另一個就是招待,領導本來就吃多喝多,見識廣,搞一個特供套路,總會顯得對領導的重視。而商家之所以借用這個旗號,也恰恰說明了我們社會中,送禮和招待現象的普遍。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8月27日新華社報道的“送禮清單”。今年8月7月,重慶雲陽包工頭餘雲自殺身亡,其弟餘毅曝光了餘雲生前的送禮單。禮單上吃喝送禮開支清楚,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在列。當時,輿論對此一頓猛批,然而,實事求是說,我們每個人,誰家裡沒有一本“人情清單”呢?前些日子,在我們為中秋節、教師節送禮吵鬧時,有媒體就指出了香港沒有這種風氣的原因。如果你給教師送紅包或教師收紅包,很有可能被廉署請去“喝咖啡”;而教師收禮一經定罪為賄賂,情節嚴重者則有可能面臨10萬港元的罰款以及3年的監禁。
我想,大家的心底也許都有一瓶“領導專用酒”,只要大的氛圍不改變,每個人都難以回避這種人情世故。照說,批評送禮之風、抨擊“領導專用”的,大多都是這種風氣的受害者。可是如果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禮品時,恐怕也不是人人都會推辭掉的吧。還是那句老話,人總是經不住誘惑,而堵住人性的這種漏洞,就在於制度這個“堵漏劑”靈不靈驗了。(時間:10月25日 來源:武漢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