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不會讓台灣落入自我矮化的框架中說法,恐怕也只是說說而已,缺乏實際作為。若台灣選擇不走向國際,採取“鎖國”路線,就不會在國際交往中遇到“一個中國”的問題,也就沒有矮化的問題,可是“鎖國”真的符合台灣的利益嗎?民進黨人士總認為只有他們在捍衛台灣的主權,可是在民進黨2000年至2008年的8年執政時期,台灣的主權有被彰顯了嗎?
社評說,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台灣曾以“中國台灣”的名義參加了18次世衛技術專家會議,其中有6次是蔡英文在擔任“行政副院長”時。國民黨2008年重新執政後,“衛生署”署長卻得以中華台北名義獲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到底何種參與形式比較沒有落入矮化的框架之中,不證自明。這也說明只要選擇走出去,就必須務實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與矮化與否無關。
此外,馬英九表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前提之一,是要以民意為支持,與蔡英文所表示的任何兩岸政治協商都必須經公投決定,意義相同,蔡英文再提,無異是多此一舉。民進黨每到選舉時,總是喜歡將為台灣前途把關掛在嘴邊,試問有那個政黨執政時不會為台灣前途把關呢?只有口號,卻沒有實際的作為,無助於達成為台灣前途把關的目標。
和平如果是民進黨也認同的價值,簽署協議讓兩岸和平得以制度化,又有什麼不對嗎?蔡英文陣營猛烈地抨擊兩岸和平協議,恐怕是基於選舉競爭的緣故,擔心若同意馬英九的提議,將會使雙方的兩岸政策主張沒有區隔,不利選舉操作。然而,這畢竟是兩岸和平可長可久的提議,實在不需要因為選舉的關係,而錯失可以為兩岸和平建立制度的機會。
社評說,兩岸雖然目前處於和平的狀態,但是隨著國際新格局的發展、中國大陸對於本身國際地位之定位的認知,以及台灣內部對於未來前途的規劃等,都處於變動之中,若不能建立和平穩定機制,難保兩岸之間不會因為內外情勢變化而產生誤解,進而使和平環境出現動盪。實有必要透過簽署協議,使兩岸和平得以制度化。民進黨只要和平、不要協議的作法,最終會讓和平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