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美國破解“無就業復甦”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00:29:12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給製造業帶來更多產值的同時,導致了更少的就業崗位。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表明,美國製造業產出從1997年至2007年每年增長3.9%,而同期勞動生產率每年上升6.8%,於是就業崗位在10年間減少了570萬。從這一角度來說,“無就業復甦”可能是未來美國經濟必須面對的一道長期難題。

  有人將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歸咎於新興市場國家,甚至試圖通過“匯率戰”等非理性手段“搶回飯碗”。指望已經轉移出去的低端產業回歸美國並不現實。美國底特律通用汽車總部的工人成本是其中國公司同樣崗位工人的數倍。耐克等一些國際制鞋企業近年將工廠由中國廣東省遷至越南。產業轉移有其基本經濟規律。

  上世紀90年代網絡經濟的發展和創新,推動美國出現了高經濟增長、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並存的新經濟時期。美國想要通過製造業提振經濟增長,關鍵還在於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禀賦,發揮其科技、人才等方面優勢,成為產業創新的引領者。惟有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盡快走出經濟周期的低谷,才是破解“無就業復甦”難題的根本辦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