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3日電/中國時報特稿說,政治人物最恐懼的事,莫過於沒有舞台,但對李登輝來說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曾在權力頂峰翻滾的李登輝,卸任後不再掌握實權,由他創辦的台聯也面臨泡沫化的危機,影響力逐漸式微。但十多年來,儘管政海浮沉,離開政治舞台的李登輝卻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從不期盼自己再度“改變局勢”,而是努力成為“改變局勢的關鍵”。
兩千年泛藍分裂、扁時代崛起,李登輝無疑是最關鍵的力量。二○○四年扁爭取連任,李登輝高喊正名制憲,整合獨派勢力,同時扮演“二二八牽手護台灣”的總召集人,助扁功不可沒,也奠定自己在綠營的聲望。
○八年之後,李登輝嘗試擺脫藍、綠標籤,儘管對蔡英文維持“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距離,但他卻在綠營場子喊出關鍵的“棄馬保台”戰略主軸,嘗試劃出一道“反馬路線”。尤其,近來頻頻為宋楚瑜抱屈,更是撐出第三勢力的崛起空間。
因此,與其說李登輝嘗試找回舞台,倒不如說他努力扮演幫助別人站上舞台的“推手”,縱使不能再左右政局,King Maker的角色卻讓他掌握住“以小搏大”的影響力。
或許,對泛藍選民而言,“李登輝”是他們很努力想忘掉的名字;但是,突如其來的身體狀況,讓蔡英文選在第一時間送花籃,馬英九也排開既定行程急著探視。無論藍綠支持者,都揪著心緊盯著李登輝健康變化,以及可能對選情帶來的影響。很顯然,這位離開權力核心十二年的李登輝,他的政治分量,仍然被微妙地關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