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中國是在做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冤大頭”,為他人做嫁衣裳。
為誰呢?主要是日本和韓國。在目前占中國最主要的出口類即機械和交通運輸器材,中國主要是從這兩個國家進口核心零部件。有數據為證:去年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為556億美元。
也談不上什麼“貿易陰謀論”。硬要套的話,是“陽謀”:如果想照單通吃,有本事就也大力搞研發,生產出核心零部件,賺整個產業鏈的最大頭。事實上,企業能否有研發創新能力,也是中國加工企業升級轉型的核心所在。筆者最近有幸做為評審專家,參加商務部等部委組織的廣東江蘇部分加工企業升級轉型評審,的確看到一些加工企業真的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只可惜,就目前全國層面來講,這些企業還是鳳毛翎角。
文章稱,話說回來,中美貿易順差對中國來講也不見得是好事。最大的問題是會造成貿易拉動的通貨膨脹。道理很簡單:企業賺了錢,要拿到央行對衝換成人民幣存款。再存在商業銀行中,銀行再貸出去,企業再存。經過這麼一滾雪球,一美元的順差就會變成6.3元人民幣,再乘以4到5的貨幣乘數,市面中就多了30元左右的人民幣,過多的人民幣追逐等量的商品,衝到那那物價就上來。回頭來,政府還得再疲於奔命地滅火。
另外,央行拿了美元也燙手得很。投美債又擔心人家來個“量化寬鬆”,再出台個QE3。投歐元則更多是政治方面的考慮。想想目前西班牙近21%的失業率,那可是直追1929年的大蕭條,當時的失業率也就25%。這樣的經濟,你做得起“救世主“嗎?給中投等主權基金吧,那說白了,真是一場注定要輸的豪賭:全球投資數中國最好,你卻要人家到國外覓食?!
換個角度,中美貿易逆差對美國來講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中國賺了美元,最終大部分還得投資回美國。美國向中國融資就好比我們用信用卡一樣,可以增加你的頭寸。所以,借錢並沒有問題,關鍵是看如何用這些錢。如果用於投資,那還是可以拉動本國經濟的。10年前的克林頓政府就是一個好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