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6日電/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一直被視為會引發歐洲連鎖危機的一張骨牌,所有的對治方案也依此主軸而定;不過,上周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突然決定將歐盟紓困協議交付公民投票後,促使歐盟領導人開始思考,希臘危機可能是一桶無論如何都會爆開的爆米花,而應未雨綢繆其無序違約、退出歐元區的對策。這種思維上的改變會如何推展,值得密切觀察。
聯合報社論指出,打從危機一開始,以德國、法國為主的歐洲領導人就沒把經濟規模不到歐洲百分之三的希臘放在第一優先,他們的核心目標是保持歐元區的完整性及穩定性,並保護歐洲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不受波及,而金援希臘以阻止危機失控,遂成為一連串救助計劃及建立防火牆的關鍵。因此,歐盟領導人上月底費心地訂下全面性紓困協議,從減計希臘一半債務、再提供一千三百億歐元金援及希臘擴大財政緊縮等三方面,協助希臘把國債占GDP比率由現在的百分之一六○,在二○二○年時降到百分之一二○,以有序重建財政。
不過,歐盟領導人自認開出了對希臘、對歐元區都有用的良藥,但希臘人民卻仍視為難以吞嚥的苦藥,民眾抗議、在野黨掣肘,造成總理帕潘德里歐在腹背受敵下將紓困協議訴諸公投,形同對內逃避國會、對外背棄承諾,立時引發軒然大波;最後在歐盟停止金援威脅、在野黨明言反對下,帕潘德里歐撤銷公投計劃,一場政治算計下的公投喧鬧不到三天即落幕,其領導的政府則在喧鬧中通過國會信任投票而暫時免除改組的政治危機,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
然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場鬧劇雖然短暫,卻改變了很多事情。首先,金融市場就因此產生了劇烈的變動,歐元區紓困基金(EFSF)被迫推遲一筆用於紓困愛爾蘭的債券發行計劃,歐洲中央銀行(ECB)也為此進場干預意大利國債市場;此外,經濟規模合計占全球GDP九成以上的廿國集團(G20)上周舉行高峰會,但議題因希臘鬧劇而失焦,峰會草草收場;這場鬧劇還讓國際目睹了希臘政治運轉失靈的嚴重程度,預告可能還有續集;更大的影響是,它不只惹惱了歐洲領導人,還讓他們意識到,債多不愁的希臘隨時可能脫序演出,談判桌上達成的嚴肅協議隨時可能變成一張無效的白紙,將穩定歐元區的希望寄予希臘可能太過天真而且危險。
於是,經過長達兩年的糾纏及牽延,歐洲領導人在希臘拋出公投變化球之際,首度觸及了希臘可能違約並退出歐元區的禁忌話題。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法國總統薩科奇告訴帕潘德里歐,任何與紓困協議相關的公投將等同於希臘是否將留在歐元區的決定,希臘可以自己做出選擇;歐盟委員會還進一步強調,任何退出歐元區的國家也必須離開歐盟。此一強硬宣示雖如預期奏效,促使帕潘德里歐放棄公投,但也明確反映了歐洲領導人不願再被希臘綁架的思維變化,其後是否具體展現於實際行動上,從被動擔心希臘退出歐元區,到主動把希臘趕出歐元區,對歐元區的未來影響至鉅,也正受到國際市場高度關注。
目前有廿七個成員的歐盟公約中沒有成員國退出的條款,以單一貨幣聯盟組合的十七個歐元區國家也尚未公開談論細節,但市場都擔心,當愈來愈多的歐洲國家公然談論成員退出歐元的問題時,代表其可能性也愈來愈高;然而,一旦希臘真的離開歐元區,儘管歐洲或可透過種種事先安排緩和衝擊,但過程仍然難以想像,其不僅是歐美各國及金融機構持有的五千七百餘億歐元希臘債務一舉化為烏有、歐元貶值掀起的金融震盪,歐元區的本質也將徹底改變。因此,市場仍不免主觀期待,歐洲領導人談論禁忌話題僅是基於恫嚇而不致假戲真做。可是,歐債危機本不應發展至此難分難解之境,歐洲領導人此時思考主動出擊之道,亦非無由。歐債危機未止,各方還是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