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今年5月,歐盟就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開征正式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產品動用反補貼措施,也是首次同時采取兩項貿易救濟措施。 |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美國《外交政策》11月7日載文《歐洲與中國的貿易戰即將打響》,摘要如下:
難道不具有諷刺意味嗎?多年來,歐洲領導人一直認為,他們可以利用歐洲大陸的經濟影響力,迫使中國更深入地進行經濟改革。現在,中國似乎在利用自己的財力迫使債台高築的歐洲採取緊縮政策,並開放其龐大的技術市場。歐洲一度曾是經濟一體化的楷模,而今淪為中國公司可以低價併購沃爾沃、薩博和名爵等著名品牌的處理品零售店。除此之外,一些分析家還猜測,北京準備迫使歐洲取消武器禁運並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人正在搶奪歐洲。事實上,中國的投資者極不願意將艱難打拼掙來的資金投入歐洲市場。中國公司也同樣如此,自2007年以來,除少數幾個極顯眼的併購項目外,它們幾乎沒有增加對歐洲的直接投資,甚至拋售了數十億歐元的歐洲股票和債券。
至於中國政府,它也避免大手筆地參與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因為它對管理EFSF的政治家沒有信心,而是更看好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投資。
歐洲領導人視中國為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戰,而不是一個潛在的救星。這不僅在於中國是一個廉價市場,而且還因為中國在技術成就、基礎設施和勞動力大軍的生產率方面正迎頭趕上。鑒於歐洲的競爭力日益減弱,促進工業生產將變得極為困難———至少如果不訴諸某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就很難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