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戛納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 |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1月10日載文《中國:危機下的全球化捍衛者》,摘要如下: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1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美國夏威夷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剛剛在戛納召開第六次峰會,數日之後,多國首腦又將集聚一堂。在歐美債務危機加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經濟議題將是重中之重。而從中國官方此前召開的媒體吹風會看,中國方面將表達強烈反對各種形式貿易保護主義的訴求。
最近一年,受困於世界經濟形勢及國內經濟狀況,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需求下降,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行動也逐漸增加。一個多月來,美國密集發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參議院甚至推動以立法方式逼迫人民幣升值,發出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而觀察揮舞新一輪貿易保護大棒的國家名單,既有一直在貿易上與中國摩擦不斷的美國,也有一度被視為“經濟一體化楷模”的歐洲,更有同樣處於新興經濟體範疇的一些國家。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已經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近期,一些中小型出口企業幾乎要同時面對貿易保護、人民幣升值、信貸緊縮等多重壓力,應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與此前貿易戰中夾雜很多政治考慮不同,這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發生在金融與經濟危機來臨之後,經濟需求的導向更加明顯。理論上講,發展自由貿易,通過市場競爭發揮各個經濟體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且各方都能獲利,但真正面對危機時,各國都會優先採取貿易保護,以使本國置身危機之外或盡量減少危機對本國的影響。這既是橫跨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之間的困境,也是對現有世界貿易秩序以及多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