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馬英九一定覺得很嘔,做了這麼多政績,似乎完全無助於民調數字,眼看著三隻小豬捲起千堆雪,藍營氣勢卻始終拉抬無力,恐怕已經在心裡問了無數次的“為什麼?”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經濟問題的確與國際大環境有關,未必完全操之在我,但至少在兩岸政策部分,馬英九已經按部就班實現其政見,並且連續交出了亮麗成績,連國際社會也齊聲說讚。
例如兩岸和解帶來外交休兵並打開台灣國際空間,前“副總統”連戰可以出席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東北亞黃金三角”松山機場─東京成田─首爾金浦─上海航線也開了,台灣獲邀出席世衛大會,與新加坡、紐西蘭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與日本的投資協定和開放天空協定也簽了,還增加了那麼多免簽證就可以去的國家,更別提ECFA和兩岸交流創造的商機,以及大陸觀光客為業者帶來的獲利,這麼多的業績,證明馬英九至少在兩岸政策上是成功了,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日前就在APEC讚揚兩岸關係三年來的進展。
但是,為什麼,這些政績不能轉化為支持的人氣?為什麼受惠的虱目魚業者,大部分還是要票投蔡英文呢?
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這些政績雖然十分確鑿,卻是訴諸於理性層面的認知,選民可以一項一項檢視,就利益面思考是不是希望繼續這種政策,但思考時心底激不起感情的迴盪。
相對的,蔡英文挾三隻小豬捲起的基層熱情,卻帶動了感情面的澎湃,凝聚了許多人的認同感,以及大家一起作夥打拚的同志感,這種團結一致小豬對抗大野狼的自我意識,既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他人,因此人氣熱度非常外顯。
其實傳統的綠營支持者,本來就比較是感情的結合,他們也許分享了同樣的歷史情結與族群創傷,也許都有社會弱勢者對權貴階級與既有體制的不平與積怨,也許對馬政府有共同的失望或不信任,四年裡唯有這一刻,選票給予他們前所未有能讓執政者俯首聽命的權力,而現在愈來愈熱烈的聲勢讓支持者的情緒更加興奮激昂,也讓蔡英文各地的場子熱到不行,小豬賣到缺貨。
第二個理由,很顯然的,馬英九四年前席捲全台的明星魅力已經消失。在扁政府貪腐令人唾棄後,形象清新的馬英九曾是眾望所寄的明星,但當家三年來,他的個人魅力幾乎消磨殆盡。大家仍然相信他是個好人,但他已不再能激起群眾的熱情了。
也因為如此,上次大選,馬英九的個人魅力掩蓋了國民黨的缺點,但現在由於這層粉飾不再,以至於那個一直和基層群眾─尤其是弱勢者─有距離、又不擅長文宣與群眾造勢的國民黨,隨之原形畢露,在講究制度循規蹈矩的馬英九帶領下,選戰當然激不起熱情。更別提各部會不時凸槌出狀況,提供敵營做文章的好題材。
理性與感性,一個用腦袋,一個用心動情,呈現出來的效果當然差很多。但雙方各有長短,不能僅以一面斷勝負。
馬英九的政績無法激起熱情,然而,同樣的,蔡英文掀起的熱潮,卻也不能解答其兩岸政策要如何面對現實環境。群眾在三隻小豬上展現的熱情固然令人感動,可是真正冷靜檢視蔡英文的政見,尤其在兩岸政策方面,到底如何面對中國大陸、如何繼續進行兩岸協商、如何不讓現有交流合作中斷、如何處理一中立場,不要說沒有具體答案,也沒有明確的政策路線,除了描繪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景之外,其餘彷彿霧裡看花。
這場大選,是一場理性與感性的拉鋸,不少人用腦袋(或口袋)務實思考時,會覺得馬英九的政績值得延續,兩岸交流如果中斷相當可惜;但看到萬千小豬聲勢沖天、在群眾齊聲高呼時,頓時又熱血沸騰起來,理智算計全被拋到一邊。
其實,馬英九上次當選,也是拜感性之賜,當時許多人受夠了陳水扁的操作,把感情與希望投射到馬英九身上,才會讓族群背景屬於少數的馬英九當選。現在群眾的熱情已退,而政績可以說服人卻無法感動人,所以人氣略遜一籌。不過理性的票雖然沉默,未必少於感性,最後到底是感性的聲音大,還是理性的選票多,讓人屏息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