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大容不下一個孔慶東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6 12:42:22  


孔慶東(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美國《僑報》11月15日載文《容不下一個孔慶東?》,摘要如下:

  11月7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用三句粗口拒絕了廣州《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的採訪,並將此事在“微博”上公之於眾,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民指責孔慶東素質低下,影響了北大教授的形象,要求北大辭掉這位不合格的人師。

  事實上,這並非孔慶東第一次大爆粗口。他的代表作之一《47樓207》就以“狗日的北大”開頭,卻未如這次引發巨大反彈,讀者更多關注的是,文中處處流露出的對母校深厚而複雜的感情。

  僅以爆粗口對一個人或一件事進行定性,本就過於簡單化。在中國,很多知識分子的作品乃至演講,行至感情充溢處,往往會有一些臟話躍然紙上或者脫口而出,亦未像此次事件一樣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對比觀之,民間態度的不同應是緣於粗口背後所折射出的不同人性與社會問題。

  如果說《47樓207》里的粗口是孔慶東情至真時的自然流露,可以被人傳誦甚至稱讚,此次孔教授的粗口卻有點“玩大了”,體現出他對異己的極度不包容:孔慶東有權利拒絕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採訪邀請,也有權利保留自己對某些單位或個人的負面態度,但他用口誅筆伐的方式和心態攻擊對方,卻顯得過於狹隘。

  更值得警覺的是,在事件被曝光後,社會輿論迅速分裂成“倒孔”和“挺孔”兩派。兩派之間互相譏諷所產生的語言暴力早已超越過那條“原罪微博”。這種暴力所體現出的“排異心理”,似乎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各種網絡事件中的一種群體無意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