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 杜少中還表示 , 北京何時公布PM 2.5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首都,可能會走得快一點,正在積極做準備”。他所回應的事情是,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艶前一天稱,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 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對此解釋稱,與科學研究不同,地方政府及其環保部門是按照環保部規定的空氣質量日報技術、指標體系發布每天的空氣質量狀況,“在現階段,PM 2.5尚未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直到環保部正面回應的當天早上,環保部新發布的《“十二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及其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開展PM 2.5監測僅為定性考核,且是“ 加分項 ” , 也就是 “ 測了能加分 , 不測也不扣分 , 更不一票否決”。
但數小時後,11月16日下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突然改媒體集體採訪為新聞稿發布,宣布了上述決定 。 該司相關負責人承認 :“我國部分區域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主觀感受不完全一致,現行標準中分區分級要求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管理需求。”
複合污染:PM 2.5為最重要因子
10月25日,受國務院委托,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稱,從大氣污染看,2010年,全國17.2%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是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超標。“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性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廣州、深圳、上海、南京、蘇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數已占 全年的30%至50%。”周生賢表示。
“對於北京而言,PM 2.5是近日空氣質量惡化的重要因子,但還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在起作用。大霧天導致大氣擴散能力差,污染物無法得到稀釋,因此加劇了公眾呼吸系統不適的觀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部主任嚴剛對此解釋稱。
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工程院牽頭19個國家部門編制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叢書解釋道,中國是世界上顆粒物排放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PM 2.5是可以進入肺部的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的危害最大。細微塵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被血液和人體組織吸收,並伴有Pb、Cd、Cr、V、Ni、Mn、As等有毒元素和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等強致癌有機物。
|